客有譏其誕者,曰:“將使余夤緣途徑,躍進以佯取世資,剸劇理棼,以遊刃時世,二者余既不能。然則使余攀巒躡阻,狎猿猱,群虎豹,措身荊棘之場,肆意戕伐,累苴給以厚封殖,而後為之直樵乎?已矣!客非知樵者。”退憩適園,著《散樵傳》。
晚明陸紹珩在編輯〈〈醉古堂劍掃〉〉壹書時,慧眼識珠,從〈〈九山散樵傳〉〉中抽筋拔骨,摘抄了壹小部分輯入〈〈醉古堂劍掃〉〉卷之四,雲:“九山散樵,[浪]跡俗間,徜徉自肆,遇佳山水處,盤礴箕踞,四顧無人,則劃然長嘯,聲振林木。有客造榻與語,對曰:‘余方遊華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語。’客之去留,蕭然不以為意。”從經過陸紹珩取舍後的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九山散樵是壹位阮籍式的豪放人物。這就突出了人物的豪放靈性和情致。但亦非原文中的九山散樵了。九山散樵在原文中,是陸樹聲的自號。現詼痢蹲砉盤媒Iā氛庖惶蹺淖鄭?鼓鼙娉鍪譴庸儷⊥碩?婀櫚穆絞魃?穡炕蛭礁謀嗨?俗髕吩市碚庋?觥5?怯捎諑繳茜癲蛔⒊齟Γ?喚瞿ㄉ妨寺絞魃?鬧?魅ǎ?哺?筧肆糲亂賞牛?賦剎喚庵?鍘:罄礎礎醋砉盤媒Iā怠狄皇楸磺宄?俗魑保?酌?礎蔥〈壩募恰怠擔?鵜?脊?錄倘寮?=?嶽炊家讕菡庵職姹窘?蟹校?昕?〉摹緞〈壩募恰肺摶煥?獾拇嬖謐哦哉舛撾淖值奈蠖痢⑽蠼庀窒蟆?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小窗幽記》:“九山散樵跡,俗間徜徉自肆。遇佳山水處,盤礴箕踞。四顧無人,則劃然長嘯,聲振林木。有客造榻,與語對曰:‘余方遊華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語。’客之去留,蕭然不以為意。”“跡”字前奪壹“浪”字。“跡”字後之逗號,應屬上而屬下了。“榻”字後面的逗號應屬下而屬上了,當點在‘語’字之後。這是誤讀。第壹句“九山散樵跡,俗間徜徉自肆”譯作“深山中散布著砍柴人的足跡,與平常壹樣漫無目的散步”,這是誤解。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小窗幽記》作:“九山散樵跡,俗間徜徉自肆,遇佳山水處,盤礴箕踞,四顧無人,則劃然長嘯,聲振林木。有客造榻與語,對曰:余方遊華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語。客之去留,蕭然不以為意。”和吉本的錯誤壹樣,“跡”字前奪壹“浪”字。“跡”字後面的逗號當點在“樵”字之後。“胥”字後面的隔點應點逗號。“余方遊華胥,接羲皇,未暇理君語”三句當用引號引上。此條開頭譯為“天下的名山中都留下了采樵的足跡,在人世間徜徉徘徊”,註(1)只註“九山”,而不註“散樵”,把“九山散樵”讀破,也是不知出處的誤解。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小窗幽記》、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小窗幽記》、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小窗幽記》卷四此條也都存在類似上述的誤讀、誤解現象。
嶽麓書社2003年版《醉古堂劍掃》卷四此條第壹句則讀為:“九山散樵跡俗間,徜徉自肆”。“九山散樵跡俗間”,“樵”字後面當斷不斷,又奪壹“浪”字。亦誤也。
這些訛誤說明,譯註古籍只有用力考證出處,才能避免誤讀和誤解,才能翻譯和註釋出原著的本義。學者不可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