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作者曹植?朝代三國·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稭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豆子和豆稭本來是同壹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稭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①持:用來、用作。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②漉(lù):過濾。 豉(chǐ):煮熟後發酵過的豆。有版本也作菽(shū)。
③萁(qí):豆莖,曬幹後用作柴火燒。
④釜(fǔ):古代的壹種鍋
⑤煎:煎熬,比喻迫害。
創作背景: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沈,譏諷之中有提醒規勸。這壹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壹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這首詩之妙,在於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稭是同壹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稭燃燒起來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當然,這首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壹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東聊城市莘縣人,壹說生於山東菏澤市鄄城。191年(初平二年)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所在東武陽(今聊城市莘縣朝城鎮),眷屬隨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這裏。
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