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釋義:
我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我《四書》中幾句話。苦於我太小,不會拿筆,就把竹枝削成細絲,把它折斷,彎成壹撇壹捺壹點壹畫,拼成壹個字,把我抱上膝蓋教我認字。
壹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個字,第二天,母親叫我拿了竹絲拼成前壹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六歲時,母親才叫我拿筆學寫字。
回憶母親教我的時候,刺繡和紡織的工具,全放在壹旁,她膝上放著書,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讀書。母親壹邊手裏操作,壹邊嘴裏教我壹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讀書聲,夾雜著吱吱啞啞的織布聲,夾雜在壹起。
我懈怠時,她就拿戒尺打我幾下,打後又抱著我哭泣,說:“兒啊,妳這時候不肯好好學習,叫我怎麽去見妳父親!”到了半夜,天氣很冷,母親坐在床上,用被子蓋住雙腳,解開自己衣服用胸口的體溫暖我的後背,和我壹起吟誦讀書;我讀得疲倦了,就在母親懷裏睡著了。
壹會兒,母親搖搖我,說:“醒過來呀!”我張開雙眼,看見母親淚流滿面,我也哭起來。歇壹下,再叫我讀。直到頭遍雞叫,母親才和我壹同睡覺。
原文:
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數句。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
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至六齡,始令執筆學書。 記母教銓時,組繡紡績之具畢置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旋復持兒而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於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銓朗誦之。
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臥焉。
此文出自清代文學家蔣士銓作品《忠雅堂集·鳴機夜課圖記》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清雍正三年(1725年 )十月二十七日(12月1日)雨夜,蔣士銓降生於南昌垣東街小金臺前舊宅,適逢響雷,因得乳名“雷鳴”。他的父親蔣堅是位秀才,性好任俠,擅長刑名之學,有古烈士遺風,曾長期佐幕於山西澤州,屢雪疑案,為當世所重,著有《求生錄》四卷,《晉昌紀獄》二卷,《鐵案》、《劍旁詩》、《書法指南輯說》各壹卷。
他的母親鐘令嘉也知書識禮,工詩善文,著有《柴車倦遊集》。士銓出生時,家境清寒,但父母的知書識禮,卻使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蔣士銓四歲時,他的母親便斷竹篾為點畫,攢簇成文,教之識字。稍稍長大後,即教以《四書》、《禮記》、《周易》、《毛詩》等經,使他能夠背誦。母親教子得法,且課督甚嚴,酷暑嚴寒,未嘗少倦。甚至在病中,仍書以唐詩貼四壁,母抱士銓行走其間,教之低吟以為戲。
作者簡介:
蔣士銓(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餘、苕生,蕖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清代戲曲家,文學家。江西鉛山(今屬江西)人,祖籍湖州長興(今浙江長興)。
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九年辭官後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
精通戲曲,工詩古文,少與汪軔、楊垕、趙由儀並稱"江西四才子"。詩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橫出銳入,蒼蒼莽莽,不主故常,蓋受黃山谷影響,講究骨力。又工古文辭,雅正有法。其詞筆墨恣肆,自是奇才。戲曲亦為清代大家。士銓所著《忠雅堂詩集》存詩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於稿本的未刊詩達數千首,其戲曲創作存《紅雪樓九種曲》等四十九種。
蔣士銓著有《忠雅堂集》43卷,包括文集12卷、詩集27卷及補遺2卷,詞集2卷、還附有南北曲。蔣士銓也寫詞和散文。此外他還是位重要的戲曲作家,他寫成雜劇、傳奇戲曲16種,均存。其中《臨川夢》、《冬青樹》等9種,合稱《藏園九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