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位於都昌方城11號,是清末紹興著名私塾,魯迅於12至17就讀於此。學校的老師壽,是壹個方正、樸實、博學的人。他的做人和治學精神給魯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擴展數據:
第壹,魯迅眼中的三潭映月
魯迅先生寫了壹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收入散文集《晨花》。
魯迅在這篇文章裏,生動地寫出了三潭映月的陳腐味道,說它是“城裏最嚴厲的書店”,在這裏,孩子們被規則束縛著。然而,作者並沒有把三潭映月寫成死氣沈沈。而是通過兩個小故事的敘述,讓《三潭映月》充滿了幽默,即課間學生溜到後院玩耍,老私塾老師上課專心聽講,學生趁機偷著樂。
與此同時,書店裏的學生和老師讀著壹些晦澀難懂的文字,更加凸顯了舊私塾教育的不盡人意。
二、相關歷史
三潭印月是魯迅先生童年讀書的地方。他在這裏上學,12歲。次年秋後,由於祖父入獄,年幼的魯迅離家到紹興農村——皇甫莊、小高埠避難,學業因此中斷。1894夏天回家,依然回到三潭映月。所以直到1898左右,我才離開,當時我在南京艦艇學院讀了六年。
這裏的壹切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正如魯迅先生回憶的那樣:“穿過壹扇黑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壹塊匾:三潭印月;牌匾下面是壹只肥胖的梅花鹿蹲在壹棵老樹下的照片。”這塊匾和畫解放前丟了,解放後黨組織派幹部想盡辦法找回來。
在那些日子裏,學習魯迅的學生在解放初期仍然活著,包括周美青、張湘瑤和王夫林。根據這三位老同學的回憶,三潭映月恢復了原來的排列。房間裏,似乎是中國老式的客廳,對於現在的青少年來說很陌生。學生座位11。
魯迅的座位是靠北墻安排的。是壹張長方形的桌子,帶抽屜,桌子後面有壹把略低的椅子。這裏光線很暗,空氣看起來很潮濕。在他書桌的右角,還刻著壹寸見方的“造”字。刀法簡單直。是魯迅童年時期手工雕刻的極其珍貴的木刻文物。
至於它的起源,據說有壹天,魯迅上學遲到,被老師罵了壹頓。他用刀刻出“早”這個方字,來督促和提醒自己不要遲到。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百度百科-三潭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