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萬物為芻狗的含義

萬物為芻狗的含義

萬物為芻狗的含義如下: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壹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五章。天地看待萬物是壹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壹切順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麽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地順其自然,壹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翻譯:在天地之間找不到仁了,是因為萬物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形如軀殼。聖人找不到仁,是因為百姓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但天地是無所謂自私的,對待萬事萬物都壹樣。

作者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據巧凱《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人,在老子去世後,苦縣又屬於戰國楚國和漢朝楚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孝派喚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羨吵之壹。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