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記,是出版者用以說明版本情況的壹種專門標誌,又叫牌子、書牌,或稱書牌子。牌記主要記錄刊刻時間、刊刻地點、刊刻者姓名、室名,甚至書坊字號、版本特點以及刊刻經過。帶有牌記的書籍起源於唐、五代,到了宋、元,已廣為推行,但最多的還是明、清兩代的刻本。最初的牌記只是無邊框的題識,後來發展到在文字的周圍框以方格。常見有單行形、雙行形、三行形、四行形、長篇形、瓦當形。再後出現了鐘鼎形、香爐形、琴瑟形、蓮龕形、印章式等各種樣式。牌記所用字體通常有真、草、隸、篆四種。
牌面鑒定法是最基本的鑒定方法,通過對比牌面上的圖案、花色、數字等,來判斷牌的真偽。對於麻將牌來說,壹般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花色,正宗的麻將牌壹般只有萬、條、筒三種花色,如果牌上還有其他花色,那麽就是假牌;其次是字牌,字牌上的字體應該是古樸的,而不是現代的印刷字體;最後是紋路,正宗的麻將牌上的紋路應該是凸起的,而不是印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