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人大概知道,在該電視劇當中竟然出現了黑人,這位黑人就是長安地下城主葛老。《長安十二時辰》描寫的就是唐朝時期的長安,唐朝的長安在當時已經是壹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很多外國人都匯集於此經商,電視劇當中出現黑人其實並不奇怪。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黑人在古代被稱之為“昆侖”,而被賣作奴隸的黑人就被稱之為“昆侖奴”。問題來了,唐朝人為什麽喜歡“昆侖奴”,在唐朝“昆侖奴”真的讓貴族愛不釋手嗎?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先從“昆侖奴”的歷史說起。
地下城城主葛老
“昆侖奴”的歷史,他們從何而來?“昆侖奴”因出自古代的“昆侖國”而得名,而“昆侖國”就是今天中印半島及南洋諸島的總稱,並非指“昆侖山”。有學者研究“昆侖奴”從漢朝至宋朝就已經出現於古籍之中。通過古籍檢索,在《晉書》當中,找到了“昆侖”兩個字,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麽呢?
根據《晉書?孝武文李太後傳》記載:“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昆侖。” 晉孝武帝司馬曜的母親李陵容在做宮女的時候,因“形長而色黑”,宮人稱她為“昆侖(黑人)”。所以,有學者懷疑李太後就是黑人女子。當然,還有壹種可能,李太後皮膚黑長得像黑人,在後宮做宮女的時候,不被他人看好,所以很多人用“昆侖奴”來譏笑她的長相。(不過,還有壹種可能,李太後是混血兒,也說不定。)總之,《晉書》用“昆侖”來形容李太後(李陵容),說明當時已經有“昆侖奴”出現了。
昆侖奴
在南朝沈約的《宋書》當中記載:“又寵壹昆侖奴,令以杖擊群臣。”宋武帝劉裕曾寵信昆侖奴,將其作為打手,圈養在宮中,誰不聽話,就命令昆侖奴杖打群臣。當時很多大臣被黑人打過,搞得人心惶惶。從《宋書》的記載來看,當時的黑人竟然已經出現在了朝廷之中,並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可見,南北朝時期黑人就已經在中原盛行了。而到了唐朝“昆侖奴”就更多了。
在《新唐書?南蠻傳》載:“ 元和八年(813年),獻僧祇奴四、五色鸚鵡、頻伽鳥等。”唐憲宗元和八年,獻僧祇奴四人,外加奇珍異鳥。《新唐書》當中的“僧祇女”是波斯語(zangī)的譯音,意思是指南海諸國的土著黑人或者非洲東海岸黑種人。這裏不采用“昆侖奴”,大概是不確定這兩個黑人來自東南亞還是非洲,所以稱之為“僧祇女”。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自林邑以南,皆卷發黑身,通號為‘昆侖’。”從《舊唐書》的記載來看,當時的黑人在林邑以南的地區,這裏的黑人統稱為“昆侖”。而“林邑”位於東南亞,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南部順化地區。據說,“林邑”這個地方是古代東南亞黑人貿易的集中地,很多黑人就是從這裏販賣到中國的。
除了東南亞國家向中國朝貢,在北宋初期中亞的阿拉伯帝國,也有向北宋進貢“昆侖奴”的記載:“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大食(阿拉伯帝國)遣使蒲思那、副使摩訶末、判官蒲啰等貢方物。其從者目深體黑,謂之昆侖奴。”從《唐書》和《宋史》的記載來看,昆侖奴都是進貢而來的。而從阿拉伯帝國進貢而來的“昆侖奴”,是阿拉伯帝國商人從非洲販賣而來的。
被販賣的黑人
金庸老前輩曾經還寫過壹篇文章專門解讀裴鍘的《昆侖奴》,在文章當中他解釋說,唐朝時期的昆侖奴來自於印度,因為唐朝派唐玄奘與印度有交往。且這些人越過昆侖山來到唐朝完全是有可能的。從《昆侖奴》當中的描述來看,昆侖奴磨勒在洛陽賣藥,這壹點和今天的印度人很像,別說古代非洲人不賣藥,就連現在的非洲人估計也很少有賣藥的。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出現在中國的黑人有兩種,壹種從中亞阿拉伯帝國使者朝貢(或商人販賣)來的非洲人,在當時被稱之為“僧祇奴”。另壹種從東南亞諸國朝貢(海盜販賣)到中國的黑人,被稱之為“昆侖奴”。還有壹種說法,《唐書》和《宋史》中的僧祇奴(僧只奴),都來自非洲東岸,但是無法確定出自哪壹地區。所以,在史書當中就出現了“僧祇奴”和“昆侖奴”兩種不同的記載。
唐朝時期的“昆侖奴”為何如此受歡迎?唐朝文學家裴鍘著有《傳奇》壹書, 該書當中有兩篇很知名的傳奇小說,壹篇名字叫做《聶隱娘》,另壹篇叫做《昆侖奴》。很多人估計看過電影《聶隱娘》,但是對《昆侖奴》不太了解。古時候的黑人被唐朝文學家寫進唐傳奇當中,在我國文學史上絕對不多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論,“昆侖奴”在唐朝很受歡迎。“昆侖奴”為什麽受歡唐朝人的迎呢?
昆侖奴
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壹書當中,就說明:"南海多玄國,西洋半黑人。"唐朝貴族流行買黑人守家,號稱“鬼奴”,又稱“黑小廝”。絕有力,負數百斤。性淳不逃徙,嗜欲不通,亦謂之野人。還有壹種黑人能入水者,曰“昆侖奴”。唐朝時貴家大族多畜之,有南海郡守,常贈陶峴昆侖奴摩謌,勇健善浮遊入水。
從《廣東新語》的記載來看,昆侖奴力氣大,能背負上百斤,還能潛水遊泳。所以,宋武帝劉裕將其作為侍衛留在身邊,是有壹定道理的。且這些黑人性情淳厚,還不輕易逃走,欲望雖強但是不通當時的語言,和野人差不多。唐朝時期的貴族將這些黑人買來,不僅僅可以幹重活,而且還不會逃走,所以,深受唐朝貴族的喜愛。
此外,在電視劇《大明宮詞》裏也有壹段劇情,說明當時唐朝人對“昆侖奴”的喜愛。太平公主與韋氏外出逛街,在街上遇到賣面具的小商販。太平公主看見壹張黑如鍋底的面具,感到很好奇,於是問賣面具的商販。商販回答說:“這叫昆侖奴面具,大海盜王世傑剛剛從海那邊販回來壹批昆侖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幹,壹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如今,上街能帶兩個昆侖奴保鏢,是世家少爺們最時興的玩意兒!”
黑人奴隸
從這段劇情來看,唐朝時有昆侖奴的,可見導演還是很用心。唐朝經濟繁榮,當時的長安和洛陽已經成為壹個國家化的大都市了,很多外國人到唐朝經商,因此買賣奴婢也很盛行。在《中國通史》說:“如唐武後大足元年,敕北方緣邊諸郡,不得畜突厥奴婢;穆宗長慶元年,詔禁登、萊州及緣海諸道,縱容海賊,掠賣新羅人為奴婢;就可見海陸兩道,都有販賣外國人口的了。南方的黑色人種,中國謂之昆侖。唐代小說中,多有昆侖奴的記載,更和歐洲人的販賣黑奴相像。”
可見,唐朝有買賣黑人的現象極為普遍。就像《大明宮詞》中小商販說的那樣,昆侖奴身強力壯,性情溫良,被海盜販賣到唐朝就被貴族瓜分殆盡。要是能帶上兩個昆侖奴作為保鏢,別提有多威風了。妳可以想象昆侖奴人高馬大,不僅僅可以幹重活,貴族子弟要是買來帶在身邊作為保鏢,誰不害怕。
所以,在當時的唐朝,要是家裏有幾個昆侖奴,不僅僅是時髦的表現,也是地位的象征。唐朝貴族對“昆侖奴”愛不釋手,就是因為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