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家族歷史壹千字

家族歷史壹千字

來源有二

1、為祝融之後,以國為氏。相傳陸終為古祝融之後,生有六子

,三曰彭祖帝堯封彭祖於彭(今江蘇徐州市),為大彭氏國。大彭氏

國於商朝被滅後,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鏗。據說

他年輕時做了壹碗野雞肉羹獻給上帝,上帝吃得高興,就賜他長壽。

他經歷夏商兩代,活了八百多歲,所以人們稱他彭祖。商朝時,商王

派人向他討教長壽的秘訣,他卻回答說:"我幼年時父母雙亡,從小

就身體不好。長大後,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壹百多年。我從年

輕時到現在,已經死了四十九個妻子,失去了五十四個兒子,經歷的

人生憂患實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響。象我這樣的人,本來就先天不

足,後天又保養不好,所以現在身體弄得如此幹瘦枯槁,恐怕快要不

久於人世了,哪裏還談得上什麽延年益壽的方法呢?"說完就長嘆壹

聲,飄然而去。

2、祝融之後有八姓己、董、彭、禿、妘、斟、曹、芊。周滅之。

彭為八姓之壹。

二、遷徙分布

春秋時彭氏已向西、向南遷徙。此後至晉代,由於戰亂及官職周

遷等原因,彭氏又有播遷於今山東、陜西、甘肅、江西、四川、福建

等省者。唐玄宗時,為避安史之亂,彭構雲遷居彭州宜春(今屬江西

)。彭構雲5世孫彭玕居於廬陵吉水之山口村,其子孫分布於今吉安

市、吉安縣、永豐縣、吉水縣、峽江縣、安福縣、永新縣、泰和縣。

彭玕6世孫彭嗣元遷居分宜縣。彭嗣元8世孫彭躍次子彭延年定居於廣

東揭陽之浦口村,是為彭氏入粵始祖,後分出漳州、泉州等支派。其

中彭延年第三子彭銳的裔孫彭君達於明朝遷入廣東梅州,是為梅州彭

氏始祖。自清代開始,閩、粵彭氏有部分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遷

徙至東南亞及歐美。

三、郡望堂號

1、堂號

"可祖堂"、"長壽堂":都是說的彭鏗(即彭祖)的故事。彭

鏗封於彭,他的道值得後人學習(古典文學"其道可祖"),人稱"彭

祖"。彭祖活了800歲,商朝末年他就當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當柱下

史,所以又叫"長壽堂"。

彭姓又以"隴西"為其堂號。

2、郡望

隴西郡:戰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始置郡,治

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三國時移治襄武(今甘肅隴西南)。

淮陽郡:漢高帝時置淮陽國,為同姓九國之壹,都於陳(今

河南淮陽),惠帝後時為郡,時為國。隋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

改陳州為淮陽郡。

宜春縣:漢置宜陽縣,隋復改宜春縣。

四、家乘譜牒

江蘇:雲陽東門基莊彭氏重修族譜六卷、溧陽南門彭氏宗譜四十

六卷、彭氏宗譜十二卷首壹卷、彭氏家譜十二卷首壹卷

浙江:懷玉彭氏宗譜二卷、彭氏宗譜二卷、三門亭彭氏宗譜二卷

、彭氏宗譜

安徽:彭氏宗譜十壹卷、潛山述信堂彭氏族譜二十卷首壹卷末壹

江西:南昌彭氏族譜十卷首壹卷、萍鄉竹溪彭氏四甲宗譜五卷首

壹卷末壹卷、奉新彭蔡十三修族譜不分卷

湖北:武昌葛仙鎮彭氏宗譜二卷首六卷、彭氏宗譜七卷、彭氏宗

譜不分卷

湖南:長沙青山彭氏會宗譜不分卷、寧邑彭氏族譜六卷、灣頭彭

氏四修族譜十二卷首壹卷、大沖彭氏族譜七卷

五、歷史名人

彭 越:漢初諸侯王。曾先後在漢高祖劉邦收魏、定梁、滅楚的

戰事中建立奇功,後來被封為梁王。他與當時的韓信、英布被稱為"

三王"。

彭瑩玉:元末紅巾軍領袖徐壽輝部將領。

彭紹升:學者,曾用禪學的精神解釋儒書,企圖調和儒、佛兩家

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彭德懷: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彭孫貽::清詩畫家,與同邑吳仲木同為名流,稱"武原二仲"。

祖上旺於湘地即是湖南彭族,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約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忠君、孝親、

祭祖、禁賭、財產繼承, 祖父年少血氣方剛,與人爭執,將他人殺死,無奈遠走他鄉 漂泊異鄉,遷於貴州,然後是世系、世傳(記載始祖至撰修該譜時本家族各世代成員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

子女、葬地等,是家譜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往往占到壹部家譜的四分之

三的篇幅,是尋根的主要依據。),妳沒有說,不知怎麽寫,妳自己補充,然後傳記:又稱行狀、行述等,記載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主要事跡。最後 族產:家族集體財產,如墳地、祀田、義莊、學田、山林、房屋等數量、位置以及管理辦法。

契約:登載與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宗族內部關於承嗣、分家等契約,賣買田地、房屋、鄰裏糾紛等文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