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資料來看,歷史學家的記述是比較早的。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傳》不僅是壹部屈原和賈誼的傳記,還涉及到賈誼之前的宋玉、唐勒、荊軻等詩人,是對文學發展過程的初步描述。之後,班固(東漢)在《韓曙傳贊》中簡要敘述了司馬遷《史記》之前史家著述的發展過程。齊梁時期的沈約在《宋·謝舒·淩雲傳》中對南朝至宋以前詩歌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可以說是對詩歌史較為詳盡的論述。(南宋)葉凡撰《後漢書》,首創《文遠傳》,將二十二人的傳記與文學成就結合起來,按時間順序排列,為文學的發展提供線索。從那以後,大多數關於文遠或文怡的官方傳記都遵循了《後漢書》的風格。在書目方面,班固在劉歆七觀的基礎上撰寫了《韓曙文藝誌》,其中《詩賦簡評》對詩賦的發展有初步的描述。此後的壹些目錄學著作,如《隋書經籍誌》、《舊唐舒靜集誌》、《新唐淑怡文誌》,大都繼承了韓曙《文藝誌》的傳統,同時對目錄學的起源和發展進行了考證。(清)玄幻雲對《四庫全書》大致內容的概括,可以算是這類書的集大成者。詩歌批評方面,劉勰《文心雕龍》以下20篇論述了多種文體的形成過程,時間系列也有對文學發展的精彩論述。(梁)鐘嶸的《詩序》對文學的發展作了相當詳細的論述。此後的壹些詩話、詞話以及《詩年譜》、《詞年譜》等書籍中也有關於詩歌發展的論述。
此外,鄭玄的《東漢詩序》追溯了詩歌的起源,列舉了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王怡、王怡、王理和王友時政治變化與詩歌的關系,並從政治角度詳細描述了詩歌的發展。西晉時期,智羽的《論文章之別》從文體演變的新視角論述了文學的發展。(唐)白居易《九詔元曲》概括了“詩”“騷”以來詩歌的發展。(宋代)李清照的《詞論》追溯了詞的發展。(元)新《唐才子傳》是為唐代398位詩人所作的傳記,偶有註釋,從中可以看出唐詩發展的演變。(明)張浦編撰的《漢魏六朝名家集》碑文,勾勒出了漢魏六朝文學的發展脈絡。(清)錢《歷代詩傳》評點了明代1600多位詩人。清人編纂的《全唐詩》對唐代詩人逐壹作了簡要介紹,從中可以看出唐代詩歌的發展線索。
毫無疑問,以上這些作品都是我們今天寫文學史時應該借鑒的。但是,這些都不能算是對文學發展過程的系統而完整的論述,所以它們都不是專門的文學史著作,更談不上已經建立起來的獨立的文學史學科。中國學者的文學史著作是在20世紀初受外國影響而出現的。壹般認為,林傳家在首都大學堂寫的《中國文學史》講座是原著。謝無量的《中國文學史》、胡適的《白話文學史》、鄭振鐸的《插圖中國文學史》、劉大姐的《中國文學史》、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中國文學史》、遊國恩的《中國文學史》分別代表了20世紀20、30、50、60年代文學作品所能達到的成就。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和魯迅的《中國小說史》是分裂文學史上最早、影響最大的著作。
由此可以說,文學史在進入20世紀以後,尤其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但是對這個學科的理解不盡相同,所以文學史的寫作也大相徑庭。只要嚴肅的學術研究因認識不同、寫作方法不同而各具特色,就能從不同方面豐富和完善文學史這門學科。即使是現在或將來,也不可能只有壹種理解、壹種模式、壹種寫法,而只能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那麽,我們如何理解文學史呢?我們認為,文學史是人類文化的成就之壹。
這是最不做作最直白的回答,意思是強調文學史就是文學史,文學史作品要在廣闊的文化背景下描述文學本身的演變。它包括以下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