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韓國人自己造字,廢漢字。結果是學歷史很尷尬!

韓國人自己造字,廢漢字。結果是學歷史很尷尬!

歷史上,朝鮮半島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

中國商周時期,商朝貴族姬子在周武王姬發滅商後,被分割到現在的長白山地區,建立了箕子朝鮮。漢朝時,這裏建立了魏滿朝鮮。

漢武帝時期,朝鮮半島上設置了四郡,以方便中原王朝對該地區的管理。在朝鮮半島的南部,有幾個小的氏族和部落。遠離中原王朝,管理越來越困難,於是人口內遷,朝鮮半島進入三國時期。然而,它們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國家。三國時期的高句麗屬於中華民族的範疇。

唐朝和新羅聯軍在百江口戰役中擊敗百濟,直接導致了高句麗在百濟的滅亡。新羅統壹朝鮮半島後,成為唐朝的附庸國,與中原王朝保持關系。明朝萬歷皇帝多次出兵朝鮮,幫助李朝抗日。清朝朝鮮半島爆發東學黨起義,清軍赴朝鮮半島抗日。

可以說,朝鮮半島的歷史與中國的漢文化和中國的歷史密切相關。

在華南光復之前,人們去朝鮮半島幾乎沒有出國的感覺。畢竟都是用漢字。雖然韓國人也有壹些本土語言,但漢字是主要的官方語言。然而,朝鮮光復後,為了顯示國家主權和獨立,朝鮮首先發動了去中國化運動。

當然,朝鮮的去中國化行為源於強烈的民族自卑心理產生的民族主義思想。按照他們現在的觀點,被中國半殖民地化了幾千年,被日本殖民了50年,然後在美蘇的擺布下分裂了。每個人都很尷尬。

諺語和漢字在1945之後的韓國壹起使用。可以看到,70年代的朝鮮日報等韓國報刊和書籍依然魚龍混雜,學校裏依然教授漢字。但在1970,韓文禁止學校教授漢字。10年後的80年代,漢字在韓國出版物中幾乎銷聲匿跡。

然而這樣的舉動給韓國人帶來了很多尷尬的問題。

光化門是韓國入世的象征,意義重大。韓國反華運動期間,樸正熙總統下令將自己手寫的諺語“光化門”的牌匾換成中文牌匾。但是很多人掛了之後覺得不舒服,於是韓國政府在2006年通過數字技術恢復了幾百年前光化門中文牌匾的字體。

更讓韓國人尷尬的是,大部分韓國古籍都是用漢字寫的。因為反漢化運動,現在很多韓國人都不認識漢字,要翻譯他們的古籍才能用來閱讀和教學。

明明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卻在我們自己的艱辛之後變得無比尷尬。這樣的民族真的很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