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蔡倫和蔡候紙簡介

蔡倫和蔡候紙簡介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解析:

蔡侯紙

造紙術的改良者為東漢和帝時中常侍蔡倫(62-121)。蔡倫是桂陽(今湖南彬州)人,曾任主管禦用器物的尚方令。他利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經過挫、搗、抄、烘等壹系列工藝加工,造成了紙,於永元十七年(105年)獻給和帝。他造的紙稱「蔡侯紙」。但在東漢、三國時期,紙並未普遍使用,人們的書寫材料仍以簡牘和縑帛為主。到了晉朝,造紙術傳到長江流域,那裏有豐富的造紙原料,也產生了較好的紙張,才得普遍推廣。晉人盛行抄書、藏書就是得益於用紙的普及。

-----------------------------------------------

蔡倫

紙的發明家蔡倫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與他的重大發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視的程度的確使人瞠目,有些大部頭的百科全書裏甚至沒有壹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標準的歷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於紙的重要性顯而易知,所以有關蔡倫史料的缺乏會使人們認為他這個人物是純屬虛構。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就清楚地說明蔡倫確有其人。他在中國皇宮當過官吏,約在105年他把紙的樣品呈獻給皇帝。中國有關蔡倫發明的記載出現在漢朝正式的史書中,記述翔實可信,沒有壹點神秘或傳奇的色彩。中國人總是把紙的發明歸功於蔡倫,他的名字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有關蔡倫的生平人們知道的並不多。中國的史書中提到他是個太監,還提到皇帝對他的發明不勝喜悅,因而對他加以擢升提拔,使他名利雙收。但是由於後來他參與了宮廷政變,因而壹跌不振。有的史書中敘述道:蔡倫壹被革職就穿上最漂亮的服裝,喝下致命的毒藥。

公元二世紀紙在中國就有了廣泛的作用,不到幾百年時間中國人就向亞洲其他壹些地區出口紙。在很長的時期裏,他們對造紙技術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國造紙工人被 *** 人俘虜,不久撒馬爾罕和巴格達都有了造紙業。造紙技術逐漸傳遍了整個 *** 世界。12世紀歐洲人從 *** 人那裏學到造紙技術。紙的使用逐漸廣泛起來,古騰堡發明現代印刷術印刷術後,紙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紙,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今天紙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難想象出沒有紙世界會是個什麽模樣。在蔡倫以前的中國,書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這樣的書顯然極其笨重。有些書是用絲綢做的,代價昂貴,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紙未引進以前的大多數書是用牛皮紙和羊皮紙制成的,這兩種紙就是經過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紙取代了希臘人、羅馬人和埃及人喜歡用的紙莎草紙。牛羊皮紙和紙莎草紙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價昂貴。

今天,書和其他文字材料造價低廉,產量巨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紙的問世。要是沒有印刷機,紙就絕對不會象今天這樣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低廉豐富的印刷材料,印刷機也確是無矢之弓。

那麽哪個人的名次應該排得高些,蔡倫還是古騰堡呢?雖然我認為兩者幾乎不相上下,但是我還是把蔡倫排得略高些,其理由如下:(1)紙除了作書寫材料外,還有許多其它用途,實際紙的用途之廣使人出乎意料。目前制造的紙張有很大的百分比不是作為印刷材料,而是作為其他用途。(2)蔡倫早於古騰堡。若當時沒有紙,古騰堡完全有可能發明不出印刷術。(3)假如這兩項發明只出現壹項的話,我認為使用刻版印刷(早在古騰堡之前)和紙會比使用活字印刷術和羊皮紙生產出來的書籍更多。

把蔡倫和古騰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有影響的十位人物當中妥當嗎?為了充分認識紙和印刷術的重要性,有必要比較壹下中西文化的發展情況。在公元二世紀以前,中國文化壹直不如西方文化先進,但在公元後的壹千年間,中國的成就則超過了西方。根據許多標準來看,七、八世紀中中國的文化在世界上最為先進。但是在15世紀後,西方超過了中國。人們對這些變化從不同角度上做出了許多不同的解釋,但是其中大多數說法都忽略了我認為是這個最簡單不過的解釋。

當然中東農業和書寫實際上比中國起步早些,但是僅僅這壹點還不能說明為什麽中國文化壹直落後於西方文化。我認為關鍵的原因是在蔡倫之前中國沒有方便的書寫材料。西方世界有紙莎草紙,雖然這種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卻比用木頭或竹子做的書具有無比的優越性。缺乏適當的書寫材料是中國文化進步的壹種極大的障礙。中國學者需要用車隨行帶上在我們看來是可憐的幾本書。可想而知,用此依據來掌管政務,是何等的艱難。

但是蔡倫對紙的發明,完全改變了這種狀況。由於有了適當的書寫材料,中國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幾百年內就趕上了西方。

(當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壹個因素,但就整個發展來看卻是微不足道的。中國在第四世紀雖然不如西方那麽統壹,但卻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進步。)在隨後的幾百年中,西方發展得比較慢,而中國卻出現了諸如指南針、火藥和刻板印刷術等重大發明。由於紙比羊皮紙便宜又容易大量生產,所以整個形勢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西方國家開始使用紙以後,就堪與中國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縮小了文化上的差距。但是馬可·波羅的著作說明了這樣壹個事實,就是在十三世紀,中國也遠比歐洲繁榮昌盛。

那麽中國為什麽最後又落在西方後頭呢?人們說出各種不同的復雜的文化上的原因。但是也許壹種單純的技術上的原因就能說明這個問題。在15世紀的歐洲,壹個名叫約翰·古騰堡的天才發明了壹種可以大規模印刷書的技術,因而歐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中國卻沒有古騰堡,因而中國人仍使用刻字印刷術,其文化相對說來就發展得慢些。

如果有人同意上述分析,那麽他就得同意這樣的結論:蔡倫和古騰堡是歷史上中心人物之二。實際上把蔡倫排得遠遠高於大多數其他發明家還有另壹個原因。大多數發明是其時代的產物,即使實際上不曾有那些發明者,那些發明也會出現。但是就紙而言,顯然不存在這種情況。歐洲人在蔡倫以後壹千年才開始造紙,而且其中的唯壹原因是當時他們從 *** 人那裏學會了造紙技術。就造紙而論,其他壹些亞洲國家甚至在看到中國造的紙以後自己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造出紙來。顯然發明壹種造紙技術是相當難的,它決不會出現在發達程度壹般的國家裏,而且需要有天賦的個人做出傑出的貢獻。蔡倫就是個這樣的人,他使用的造紙技術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00年前後實行的機械化)。

上述這些就是我認為應該把古騰堡和蔡倫列入本書前十名當中的理由,而把蔡倫排在古騰堡之前。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蔡倫字敬仲。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人。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造紙術。

蔡倫家鄉地處長江以南湘水(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米谷之鄉。他出身於

普通農民之家,從小隨長輩種田。漢章帝劉■(公元56—88年)即位後,派人至各

郡縣選聰明伶俐的幼童入宮。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宦者,

時年約15歲。當時幼年宦者須習字讀書禮,蔡倫因成績優異,於建初元年(公元

76年)任小黃門。此後他作為黃門侍郎而掌宮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就

座等事。蔡倫初入宮時,章帝妃宋貴人所生皇長子劉慶被立為太子。次年梁貴人

又生皇子劉肇(公元79—105年)。正宮竇皇後因無子,遂指使蔡倫誣陷宋貴人

“挾邪媚道”,逼令她自殺,太子劉慶被貶為清河王。竇後又指使人投“飛書”

(匿名信)誣陷梁貴人,強奪劉肇為養子且立為太子,梁貴人憂死。章帝卒(公元

88年)後,劉肇10歲登極為和帝,由竇太後臨朝(公元89—97年)聽政。蔡倫因替

竇後盡力辦事,即被拔升為中常侍,隨侍幼帝劉肇左右,備顧問、掌理文書,凡

下達詔命或百官奏章悉由其傳遞,能出入宮禁。此職權力極大,能參與軍國機務,

秩俸二千石,與九卿同等。中國歷史上宦官幹預國政,即始於此。

竇太後無視幼帝,愈益驕橫,永平九年(公元97年)卒,和帝親政,廢其太後

尊號。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鄧綏(公元80—121年)為皇後,蔡倫旋即投

靠鄧皇後。他見鄧後喜歡在紙上舞文弄墨,乃自請兼任尚方令。尚方令為少府屬

官,俸祿600石,主管禦用刀劍及諸器物,與中常侍高位本不相稱,蔡倫為投鄧

後所好,甘屈尊兼就此職。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和帝卒,鄧後所生百日嬰兒即

位。不到兩年幼帝再卒,鄧後乃立13歲皇侄劉祜(公元94—125年)嗣位,是為安

帝。劉祜為清河王劉慶之子,即位初期(公元105—121年)由鄧太後柄政,故蔡倫

又得重用。他不但是中常侍,且被太後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封地在今陜西

洋縣,從此進入貴族行列。封侯後不久,約於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

倫又被提升為長樂太仆,相當於大千秋。從此他成為鄧太後首席近侍官。他的特

殊地位使他不但能隨時與皇帝接近,還能與皇後、皇太後接近,受到滿朝文武奉

承。正當他權位處於頂峰時,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後卒。安帝親政後,因

蔡倫當初受竇後指使參與迫害其皇祖母宋貴人致死、剝奪皇父劉慶皇位繼承權,

乃敕令廷尉審訊蔡倫。他自知死罪,遂自盡而亡。蔡倫壹生在內廷為宦46年,先

後因侍奉4個幼帝、投靠兩個皇太後而節節上升,位尊九卿,身居列侯,然以慘

死告終。他在這方面本不光彩,但他在兼管尚方時,卻因作出推動手工業工藝發

展的事而得以留名於後世。蔡倫主管尚方期間,曾“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

工堅密,為後世法”。《後漢書·蔡倫傳》後漢書中的這段話有近代考古發掘實物為證。

當時所造器物在質量、性能及外觀上確是精工堅密,堪為後世仿效。說明蔡倫在

兼任工官時亦盡心盡職。尚方令這項工作使他對工業技術發生興趣,他每有空暇

即閉門謝絕賓客,親至現場作技術調查,掌握了有關工業技術知識。他的創新精

神,對發展當時金屬冶煉、鑄造、鍛造及機械制造工藝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此

時制造的鋼刀以炒鐵為料,經多次鍛打而成百煉鋼。但他對工藝技術的最大貢獻

在造紙方面。先秦時中國書寫紀事用的是竹簡、木牘及縑帛。但簡牘笨重,絲織

物昂貴,均不便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及文化發展,需要廉價易得的新型材料取而

代之,為此人們作了各種探索。

早在西漢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初就已有了用廢舊麻繩頭和破布為原料制

成的麻類植物纖維紙。1986年甘肅天水市放馬灘西漢墓中出土繪有地圖的麻紙,

年代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時。1957年西安市灞橋也出土不晚於

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時的麻紙。另外,在陜西、甘肅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

漢麻紙,可用於包裝和書寫,確是簡牘、縑帛的理想代用品。東漢定都洛陽後,

西漢麻紙技術得以繼續發展。鄧皇後因喜歡文史及紙墨,曾令各州郡勿貢珍品,

“但歲貢紙墨而已”,說明公元102年前各地已生產麻紙進貢。凡帝、後喜歡的,

蔡倫都在尚方精制。他掌管宮內文書檔案時也深感“帛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於是他決定造出比西漢紙更好的紙。為此,他總結前代及同時代造麻紙的技術經

驗,組織生產優質麻紙。鄧太後嘉其能,從此造麻紙技術在各地進壹步推廣。蔡

倫在主持研制楮皮紙時,完成了以木本韌皮纖維造紙的技術突破,並擴充原料來

源、革新造紙工藝。皮紙的出現是壹項重大技術創新,蔡倫正是這項創新的倡導

者。

造紙術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壹,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有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

造紙術的關系,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壹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

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

正確的,因早在蔡倫200年前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

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

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制成,其技術難度比

麻紙更大。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

來1200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供應而得以迅速發展。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

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

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元初元年(公元117年)鄧太後鑒於內廷所藏經傳傳抄多誤,乃詔儒者劉珍及

五經博士等人於東觀校訂,令蔡倫監典此事。東觀是洛陽宮內藏書及著述之所,

蔡倫領銜率這批學者校訂,是為了向全國提供經書的標準文本。這次校訂經書的

工作,是朝廷提供欽定經傳紙寫本的開端。因完成後要將所抄副本頒發各地方官,

從而形成大規模用紙抄寫儒家經典的 *** ,使紙本書籍成為傳播文化最有力的工

具。東漢紙於20世紀時在西北地區也曾出土。中國造紙術起始於西漢,在東漢時

期打下堅實基礎,至魏晉南北朝(3—6世紀)獲得發展,且開始向國外傳播。東漢

在造紙史中是承上啟下的階段,蔡倫就是在這個歷史階段成為促進造紙術發展的

關鍵人物。

文獻

原始文獻

[1](劉宋)範曄:後漢書,《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研究

文獻

[2]潘吉星:中國造紙技術史稿,文物出版社,1979。

[3]Pan Jixing:The history of papermaking technology in Chin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92.

[4]Tsien Tsuen-Hsuin: Paper and printing, in Joseph Needham’s

Science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V, Part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科學出版社《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

蔡倫故裏:耒陽市

曾芳林蔡倫文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