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fēng
2 英文參考Bafeng (Ex2)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bāfē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XLE10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八風:1.八方之風;2.經外奇穴名(EXLE10)。
4 八方之風·八風
八風指大自然不同方向的八種風[1]。出《黃帝內經素問·八正神明論》、《黃帝內經靈樞·九宮八風》。古代認為不同方向吹來之風,其傷人的嚴重程度及所傷的臟腑部位不同,故命以不同名稱,而統稱“八風”[1]。
王冰據《黃帝內經靈樞·歲露論》註曰:“八風者,東方嬰兒風、南方大弱風、西方剛風、北方大剛風、東北方兇風、東南方弱風、西南方謀風、西北方折風也。”
八風各有專名和內舍外留,詳見下表[2]。
風名與來處
對人體影響
九宮
五行
八方
風名
內舍
外留
主氣
離
火
南
大弱風
心
脈
熱
坤
土
西南
謀風
脾
肌
弱
兌
金
西
剛風
肺
皮膚
燥
幹
金
西北
折風
小腸
手太陽脈
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
坎
水
北
大剛風
腎
骨與肩背之膂筋
寒
艮
土
東北
兇風
大腸
兩脅腋骨下及肢節
震
木
東
嬰兒風
肝
筋紐
身濕
巽
木
東南
弱風
胃
肌肉
體重
5 經外奇穴名·八風八風為經外奇穴名(bāfēng?EXLE10)[3][2]。又名八沖、陰獨八穴。出《奇效良方》。在足背側,第1~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壹側四穴,左右***八穴[3]。主治足跗腫痛,腳背紅腫,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瘧疾,毒蛇咬傷,腳氣,趾痛,頭痛,牙痛,月經不調,癘風(惡瘡,傳染病發熱)等。
5.1 拼音bāfēng
5.2 代號EXLE10
5.3 出處《奇效良方》:八風八穴,在足五趾歧骨間,兩足***八穴。故名八風。
5.4 八風穴的別名八沖(《曹氏灸經》)
陰獨八穴(《針灸集成》)。
5.5 八風穴的定位標準定位:八風穴在足背側,第1~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壹側四穴,左右***八穴[3][4]。
八風穴在足背側,第1~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壹側四穴,左右***八穴[2]。
八風穴位於足背側各趾間趾蹼緣上赤白肉際處,左右***8穴[1][5]。
經外奇穴——八風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八風穴的位置
5.6 八風穴取穴方法患者正坐位或仰臥位,於足五趾各趾間縫紋頭盡處取穴。
正坐或仰臥位,於足背各趾間的縫紋端取穴,其中第1、2,2、3,4、5趾間穴點即行間、內庭、俠溪[5]。
快速取穴:足5趾各趾間縫紋頭盡處即是八風穴[6]。
5.7 八風穴穴位解剖八風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第三、四趾的趾長、短伸肌腱。分布有腓淺神經和腓腸神經。
5.7.1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4]。
5.7.2 穴區神經、血管有趾背神經(八風1為腓深神經終末支,八風2,3、4為腓淺神經終末支)和趾背動脈分布[4]。
5.8 八風穴的功效與作用八風穴有祛風通絡,清熱解毒的作用。
5.9 八風穴主治病證八風穴主治足跗腫痛,腳背紅腫,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瘧疾,毒蛇咬傷,腳氣,趾痛,頭痛,牙痛,月經不調,癘風(惡瘡,傳染病發熱)等。
八風穴主治足跗腫痛、毒蛇咬傷、腳氣,趾痛[4]。
八風穴主治頭痛,牙痛,月經不調,蛇咬傷,腳氣,腳背紅腫,足趾麻木等[2][1]。
八風穴主治? 足跗腫痛,足趾青紫,趾痛,足趾麻木,腳氣;頭痛,牙痛;瘧疾,毒蛇咬傷,癘風(惡瘡,傳染病發熱)[5]。
5.10 刺灸法斜刺0.5~0.8寸[4]。
斜刺0.5~1寸[1][2]。
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足背,或向趾端擴散[5]。
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5][1][2][4]。
5.10.1 灸法可灸[5]。
5.11 八風穴的配伍八風配陽陵泉、足三裏,治下肢及足趾麻木[5]。
八風配八邪、合谷,治毒蛇咬傷[5]。
5.12 特效 ***經常用手指點揉八風穴,可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預防足部腫痛,維護腳的正常生理功能[6]。
5.13 文獻摘要《黃帝內經素問·刺瘧》:刺瘧者……先足脛酸痛者,先刺足陽明十趾間出血。
《備急千金要方》:凡腳氣初得腳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壹分,兩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沖,極下氣有效。
《針灸大成》:八風,治腳背紅腫,針壹分,灸五壯。
《針灸集成》:陰獨八穴,主婦人月經不調,須持經定為度,針三分,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