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保存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骸或遺跡,這在今天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即使是最頑固的神創論者,對此也不會有什麽爭論。但對古人來說,這個事實卻不是那麽顯而易見的,直到18世紀,科學界對化石是不是源自生物體,還充滿了爭議。國內有的文章稱,北宋沈括(1031-1095)最先揭示化石成因,比達?芬奇早了400多年。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確提到,在太行山崖間有螺蚌殼,據此認為這壹地帶過去乃是海濱。此前唐朝書法家顏真卿(709-785)在《麻姑仙壇記》已有“高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的說法。比沈括稍後的朱熹 (1130-1200)也提到:“常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他們說的螺蚌殼,實際上是貝殼化石,但是他們顯然是把它們當成了真正的貝殼,他們的這些說法也並沒有涉及到化石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