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孔子的話說,像我這樣去尋求意義的人就屬於困而知之者,是發悟比較晚的。有的人活著,人家是生而知之者,這是上等,覺悟早。也有的人是學而知之者,這是其次,也不錯。那麽,這個知,他們都是知啥呢?他們能夠知,而得以立身。是懂得或者按照了人之所以為人在做事的。人之所以為人,在世界上,是需要處理幾個維度的事情,才形成了人。
第壹個維度是人本身,人為人本身,有先天屬性,後天屬性的問題。有說話,行為,思想等問題。
第二個維度是人與人之的聯系,縱向結構看,人與自己的父母,祖輩,下輩等形成的直接,間接聯系,帶著血緣積累。橫向看人與其他沒有血緣關系之間的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體現在某些直接或間接場景。
第三個維度是人與世界之間的聯系,包括人與其他物種的聯系,人與自然世界的聯系。
那麽,人活壹世,其價值意義是如何開始的?孔子說,是從“孝”開始的。就這麽壹個字,反復其道,就能夠產生巨大的威力。妳想想,這個孝道,壹開始了,它本身就是開始了人與祖輩的聯系。壹個孝字,到了壹定份上,縱向可以接續祖輩的力量,妳將不是壹個人在戰鬥,而是積累了妳祖祖輩輩的“德”之力壹起形成巨大磁場力量。而孝字的橫向延伸便是悌,忠,可以延伸到“親親,親人”,從而又鏈接了橫向的同階段力量,壹下就把另外的兩個維度的力量集於壹身,個人之“德”力量再次加強。所以,從孝開始,妳可以修煉入世,可以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
如此,壹個孝字始,人生大業也就成了。這個路徑,不光是古聖先賢倡導,也是現代的世界處處存在的。妳可以觀察,成大業者,是不是多是如此,家和萬事興,孝親,而遠道。
當然,這個孝道落地生根,也有具體的方法論。方法論也就壹個字,即“誠”。這個字在古代中華文化中的影響力也非常深刻。反映到我們可以理解的領域中,我們能夠看到的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工匠精神”。妳行孝,當下即可落地,晚鋪床,早問安。可是,壹天如此,天天如此,日復壹日,不但沒有不悅與厭煩,而且日更壹日和顏悅色,內心誠敬。如果,沒有壹個誠字,妳想想,能夠堅持下去嗎?及時堅持下去了,能夠達到孝的標準嗎?還有,所謂的工匠精神,那也是磨的是人的性子,日復壹日,重復中再重復,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是誠的疊加,誠中有誠,就是精進。
活在當下,不抱怨,積極行動,能夠開始的就是“孝”。踐行孝道,從而才有孝,悌,忠,才有立身,立業。而路徑就是“誠”,誠本身也有高下之分,誠者,天之道也,能夠直接達到誠的,可能為直達上乘修為。達不到的,在困惑與坎坷中增加修為,體道,也就是誠之者,在迂回中達到道。
此生反復坎坷路,才得人生道。願得孝悌忠以立身,立業。願得誠之者,以孝體悟祖先保佑,上達祖輩恩德力量;以悌,忠體悟眾生力量,通達眾生水載舟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