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薄荷簡介

薄荷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薄荷的別名 7 來源 8 原植物形態 9 產地 10 采收與初加工 11 薄荷的用途 12 性味歸經 13 薄荷的功效與主治 14 薄荷的化學成分 15 薄荷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15.2 來源 15.3 性狀 15.4 鑒別 15.5 檢查 15.5.1 葉 15.5.2 水分 15.5.3 酸不溶性灰分 15.6 含量測定 15.7 薄荷飲片 15.7.1 炮制 15.7.2 檢查 15.7.2.1 水分 15.7.3 含量測定 15.7.4 鑒別、檢查(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15.7.5 性昧與歸經 15.7.6 功能與主治 15.7.7 用法與用量 15.7.8 貯藏 16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薄荷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薄荷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薄荷 * 薄荷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báo hé

2 英文參考

fieldmin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enthae,herb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in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eppermin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pearmint [朗道漢英字典]

bergamot [朗道漢英字典]

herba menthae [朗道漢英字典]

mentho [朗道漢英字典]

Herba Menth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eppermint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薄荷

薄荷為中藥名,出《雷公炮炙論》[1]。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幹燥地上部分[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Herba Menthae Heplocalycis

5 英文名

Wild Mint Herb

6 薄荷的別名

人丹草、蕃荷菜、南薄荷、蕃荷藥、婆荷、升陽菜、蔔薄、香荷葉等。

7 來源

薄荷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幹燥地上部分[2]。

薄荷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全草或葉[1]。

8 原植物形態

薄荷為多年生草本,高10~80cm,全株有香氣。根莖匍匐。莖直立,方形,有分枝,具倒生柔毛。葉對生,披針形、卵形或長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及腺鱗。輪傘花序腋生;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有緣毛;花萼鐘形,外被柔毛和腺鱗,具10脈,5齒裂;花冠青紫色、淡紅色或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頂端2裂,較大,雄蕊4。小堅果卵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薄荷對氣候適應性強,土壤選擇不嚴,惟以排水良好而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砂壤土或壤土為佳;耐濕性強,惟不耐旱。

9 產地

薄荷主產江蘇、浙江、江西[1]。

江蘇、河南、安徽、江西有大面積栽培。

10 采收與初加工

夏、秋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3輪時,於晴天分次采割,曬幹或陰幹。

11 薄荷的用途

薄荷莖葉萃取精油,主要成分為薄荷腦、薄荷酮,其揮發油具有提神作用,亦可利用沐浴精、點心、糕餅、保養品等制品,而幹莖葉可供作料理、茶水等功用。

12 性味歸經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1]。

13 薄荷的功效與主治

薄荷具有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的功效,用於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

薄荷具有疏風,散熱,解毒,透疹的功效[1]:

薄荷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口瘡,牙痛,麻疹透發不暢,風疹瘙癢:煎服,2.4~6g,宜後下[1]。

薄荷治漆瘡,疥癩:搗汁塗或煎水洗[1]。

薄荷為眼科常用祛風清熱藥,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

(1)用於風熱上攻所致目赤、頭痛諸癥。薄荷輕揚升浮,清利頭目。常與菊花、桑葉等合用,如桑菊飲。

(2)用於肝郁氣滯所致眼目脹痛。薄荷能疏肝解郁。宜與白芷、柴胡等配伍,如逍遙散。

14 薄荷的化學成分

薄荷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I薄荷醇(Imenthol)、1薄荷酮(Imenthol)及薄荷酯類等。

薄荷莖葉經蒸餾得到的飽和水溶液名薄荷露,內服治頭痛,熱嗽,耳目咽喉口齒諸病[1]。

薄荷莖葉含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薄荷醇、薄荷酮,另含乙酸薄荷酯、莰烯、檸檬烯、異薄荷酮等[1]。

薄荷醇局部應用可使皮膚、黏膜的冷覺感受器產生冷覺反射,引起皮膚、黏膜血管收縮,久之則有 *** 作用而致充血;對離體小鼠腸管有解痙作用[1]。

15 薄荷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薄荷

Bohe

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

15.2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幹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曬幹或陰幹。

15.3 性狀

本品莖呈方柱形,有對生分枝,長15~40cm,直徑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棱角處具茸毛,節間長2~5cm;質脆,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寬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7cm,寬1~3cm;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稀被茸毛,有凹點狀腺鱗。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殊清涼香氣,昧辛涼。

15.4 鑒別

(1)本品葉表面觀: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約至90μm,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及柄部均為單細胞。非腺毛1~8細胞,常彎曲,壁厚,微具疣突。下表皮氣孔多見,直軸式。(2)取本品葉的粉末少量,經微量升華得油狀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結晶少量,初顯黃色至橙黃色,再加水1滴,即變紫紅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搖數分鐘,放置30分鐘,濾過,濾液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薄荷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薄荷腦對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藥材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乙醇(1:4)的混合溶液,在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5.5 檢查 15.5.1 葉

不得少於30%。

15.5.2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 H第二法)。總灰分?不得過11.0%(附錄Ⅸ K)。

15.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 K)。

15.6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5mm的短段適量,每100g供試品加水600ml,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保持微沸3小時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80%(ml/g)。

15.7 薄荷飲片 15.7.1 炮制

除去老莖和雜質,略噴清水,稍潤,切短段,及時低溫幹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莖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具縱棱線,棱角處具茸毛。切面白色,中空。葉多破碎,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稀被茸毛。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殊清涼香氣,味辛涼。

15.7.2 檢查 15.7.2.1 水分

同藥材,不得過13.0%。

15.7.3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40%(ml/g)。

15.7.4 鑒別、檢查(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同藥材。

15.7.5 性昧與歸經

辛,涼。歸肺、肝經。

15.7.6 功能與主治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用於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

15.7.7 用法與用量

3~6g,後下。

15.7.8 貯藏

置陰涼幹燥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