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用電的壹種 發明歷程

用電的壹種 發明歷程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用電來看東西”是許多科學家的夢想。為此,他們進行了卓越的努力。那時,他們還不知道他們要發明的東西叫電視。

回顧電視的發明歷程,我們發現:電視不是某壹個人在某壹天突然發明的,而是許多科學家、發明家幾十年的勞動成果。

以下是電視發明的大事記:

1844年,有線電報:

1844年5月24日,美國人塞繆斯·莫爾斯用電碼從華盛頓特區向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傳送了壹句話:“上帝究竟創造了什麽”。兩地之間架有銅線,相距只有20英裏,但從此開始了現代通訊的新紀元。

1895年,無線電報:

1864年,蘇格蘭人馬傑姆斯·克拉克·克斯韋爾提出了電磁波存在的理論。1888年德國人海因裏希·赫茲在實驗室裏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所以,電磁波振動的頻率是以“赫茲”命名的。我們今天叫它無線電波。

意大利人古力英·馬可尼自己制作了壹套產生無線電波的裝置,1895年成功地發出了無線電報,激起了人們對無線電前途的極大熱情。

1906年,無線廣播:

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J·安布羅斯·弗萊明發明了電子管。1906年,美國人德·弗雷斯特將弗萊明的二極管改進為三極管。當年聖誕之夜,行駛在大西洋上的輪船報務員從無線廣播中接收到了聖誕歌曲,這是R·A·弗森頓從美國馬薩諸塞州發出的。電子管後來為晶體管所代替,使接收機體積更小,性能更可靠。

1922年底,美國已有500多家廣播電臺開始播音,家庭收音機售出達200萬臺之多。至1930年,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了廣播電臺。

1935年,E·A·阿牧斯特朗發明了壹種不受雷電幹擾的無線電廣播——調頻廣播(FM),它也可用來發射電視信號。

1925年,機械電視系統:

1925年10月2日,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利用其發明的機械電視機,成功地進行了發射和接收電視畫面的實驗,由此被後人稱為“電視之父”。但在他以前,許多科學家的重要發明為他的機械電視系統奠定了基礎。這些科學家是:發現化學元素硒的瑞典科學家布爾茲列斯、發明硒元素光電效應的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梅、發明機械掃描羅盤以解決圖像傳送問題的德國科學家保羅·尼普柯夫、發明電子顯像管的俄國教授鮑裏斯·羅津等等。據統計,從1919年到1925年,各國科學家提出的有關電視的發明專利申請達100多項。

1927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使用有線方式傳送電視節目,播出了當時的聯邦商業部長赫伯特·胡佛的演說。1932年,英國科學家休恩伯格發明了電子電視攝像管。1921年,年僅15歲的美國男孩P·T·法恩沃斯向老師展示了他的電子電視系統草圖,9年以後,他取得了電子電視裝置的專利。電子電視很快地取代了機械電視系統。

1936年,電視臺:

1936年11月2日,是電視發展史上壹個重要的日子。這壹天,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座電視臺,正式播出電視節目。我們通常把這件事看作是電視的發端。30年代建有電視臺的還有前蘇聯和美國,都在1939年。但同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阻礙了電視的發展。戰爭結束後,電視事業迅速進入繁榮時期。法國、荷蘭、德國、比利時、波蘭、意大利、墨西哥、古巴、阿根廷、委內瑞拉、加拿大、多米尼加、日本、菲律賓等國紛紛在1949~1953年之間建立了電視臺。

1954年,彩色電視:

電子電視的第壹代是黑白電視。從20年代至50年代,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致力於研究彩色電視。1954年美國正式播出彩色電視節目,成為世界上第壹個開辦彩色電視的國家。進入60年代,日本、加拿大、法國、聯邦德國、前蘇聯、英國也開辦了彩色電視。到1991年,全世界169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50個建立了電視臺,其中142個播出彩色電視,包括中國。

1958年,中國電視:

中國的電視起步於1958年。5月1日,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試驗播出電視節目。9月2日正式播出。早期的電視節目非常簡單,大多數是新聞片和紀錄片,所以,有些人叫這個時期為“新聞紀錄片時代”。電視觀眾也很少,因為電視覆蓋率極低,開始的覆蓋面只有北京的壹半,而當時全北京只有50架電視機。沒有人知道電視播音員是誰,在那個時代,也沒有電視明星。

中國電視發展的黃金時代是在80年代。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使電視終於有了飛速發展的機會。1980年,全國有電視臺38座,到1990年,則有了509座。1980年,全國平均每100人只有0.9人有電視,但到1990年,平均每100人中有16個人有了電視機。1995年,電視臺已達到837座,中國有電視機的人將近3億。現在全國約86.2%的人口可看到電視。遠不象50——60年代,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中央電視臺的節目。

1962年,衛星和電視廣播:

當用微波技術進行遠距離傳送時,電視播出常常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所以,在60年代以後,各國利用通信衛星傳送電視節目。1962年7月10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壹顆通信衛星“電星壹號”,將電視節目傳送到大西洋彼岸。

1964年國際衛星通信組織成立,於4月6日發射了第壹顆國際商用同步衛星“國際通信衛星1號”,為北美和歐洲之間傳送廣播電視節目。壹些專家指出,“國際通信衛星1號”標誌著世界正式進入了衛星通信時代。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電視通過衛星轉播了登月實況,全世界大約有47個國家和地區的7.23億人觀看了這次衛星電視轉播。

從1984年起,我國也開始發射衛星,或租用國外衛星提高電視覆蓋率。到1990年,中央電視臺壹、二套節目由國內衛星傳送,教育電視臺壹、二套節目由租用的國際通信衛星傳送。同年4月,中國還替亞洲通信衛星公司發射了“亞洲壹號”衛星。1992年10月1月,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節目通過“亞洲壹號”衛星正式播出,節目可傳送到港澳臺地區。1996年,全國除中央電視臺外,有17個地方電視臺的節目上了衛星。

今天,新的發明層出不窮,對此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所以我們簡直無法想象那時的壹項發明給人們帶來的震動、驚訝和狂喜。莫爾斯發明了電報,當地的壹家報紙寫道:“相隔數百英裏的人,可以立即互相交談,這種石破驚天的大事,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簡直就不能相信”。當時,許多人圍住辦公室,他們保證“不出聲,不擁擠,不在乎是否看得懂,只想看壹眼,然後告訴別人說他們看過電報機了”。1858年,當大西洋海底電纜連通了美國與歐洲時,紐約竟爆發了盛大的慶祝遊行,出現了許多激動人心的場面。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首次正式播出電視節目時,演員為慶祝電視誕生唱出壹首《電視之歌》:

這奇妙神秘的光束,

是關於我們的故事。

這裏的聲音和圖像從空間傳向妳

帶給妳壹片驚喜和新奇……

人們普遍相信,電報、廣播的發明將改變人們的生活,進而改變世界。正如莫爾斯所預言的那樣,“不久以後,這個國家的地表上,將布滿‘神經’,用閃電的速度傳輸各地發生的事情,整個國家的人仿佛近如毗鄰”。

走過有線電報、無線電報、無線廣播、機械電視系統、電子電視、彩色電視和衛星電視的歷程,我們前輩的“用電來看東西”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不僅如此,電視還大大縮短了空間、時間的距離,我們真的“近如毗鄰”了。

二、沒有電視的日子

今天,看電視成了象吃飯睡覺壹樣平常的事情,於是,我們幾乎忘記了沒有電視的日子。

在沒有電視的時候,我們從廣播、報紙中閱讀新聞,我們依靠電影、雜誌等媒介來獲取娛樂。那時,生活完全是另外壹種樣子。沒有那麽多信息需要知道,沒有那麽多明星引起我們的關註,也沒有那麽多娛樂讓我們高興,當然,也沒有那麽多電視劇讓我們感到煩悶或無聊。

在壹些偏僻的山區,至今仍沒有電視機。1991年我就走訪過這樣的村莊。整個村莊只有兩臺電視機,但只是擺設。因為打開電視機,人們只能看到“雪花”,不能看到圖像。電視信號還不能到達深山裏的村莊。但人們如此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村裏的有線廣播維修員,是個30歲左右的小夥子。每天,他堅持收聽有線廣播,將海灣戰爭的新聞寫在村口的木板上,還根據戰況的變化修改他的“海灣戰局圖”。在采訪村裏的孩子們時,我驚訝地發現,他們都知道“海灣戰爭”。

這個村莊沒有電視,但通過有線廣播和報紙頑強地與外界保持著聯系。可惜所有的新聞都是經過這個維修員篩選的。我想如果有機會看電視的人,都希望自己親眼看到那些新聞,需要選擇的時候由自己選擇,而不是別人代替自己選擇。但當自己不能看新聞的時候,有人告訴妳新聞就很不錯了。

我也見過沒有電視、同時又很封閉的山寨。1992年我去過這樣壹個山寨,我簡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山寨裏過著很原始的生活,沒有電視、廣播和報紙。壹些孩子看見我們嘀嘀咕咕,然後大聲喊:“他們是美國人”,“美國人是敵人”,“把他們打出寨子”。我們就在亂石紛飛中離開了這裏。“美國人是敵人”,這還是五十年代冷戰時期的口號,中美關系早已進入了壹個新的時期,但他們壹無所知。同壹年,我在上海遇到了壹個戴著“隨身聽”的中學生,他告訴我,他要去美國留學。同壹國家同壹時代的孩子對美國的認識就是如此不同。

1996年5月我到河北山區的壹個村莊去采訪壹位17歲的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他正放假在家。我們壹行人隨他下田。空曠的山野,貧瘠的土地,極遠處隱隱傳來開山炮聲使我感到到了另壹個世界。但回到他家,電視正開著,我突然覺得我還在原來的世界上。我們所熟悉的敬壹丹、趙忠詳、倪萍正在電視上侃侃而談,家裏墻上貼著港臺歌星的照片……正是電視把我們連在了壹起。男孩對我們說,他特別喜歡看中央臺的新聞節目、“軍事天地”和河北臺的“國防壹刻鐘”。

如果電視的人口覆蓋率是86.2%的話,那麽,我國還有約24%的人口,也就是說,至少還有3億人還在過著沒有電視的日子。沒有電視,就沒有信息的迅速傳播,沒有新觀念的沖擊,也缺少教育、經濟、合作、交流的機會。對青少年來說,電視是壹個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我們幾乎無法估量電視對生活的巨大影響。在現代社會裏,是否能把自己放在更廣闊的世界裏尋求發展,可以使人有完全不同的命運。

無論電視有多少缺點,我們都不能再過沒有電視的日子了,除非我們發現了比電視更好的傳播媒介。

三、電視的未來

在這壹節裏我們將描述有關未來電視的技術發展。這些技術有的正在試驗之中,有的則已發展成熟。

◆電纜電視

有時我們也稱為有線電視。它是由***用天線系統演變而來的,是壹個相對獨立的電視傳播網絡。科學家開始研究電纜電視,主要是為了解決山區、邊遠地區的電視接收問題。在這些地區,也包括城市裏高樓林立的地區,電視屏幕總有“雪花”或“橫豎道”,使人們不能看清楚圖像。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使用較好的接收天線,接收無線電視信號,再用有線方式同我們家庭裏的電視機聯結起來,形成壹個電視網絡。50、60年代,國外就進行了有線電視的試驗。70年代發射了同步通信衛星以後,有線電視就可以通過衛星傳送電視節目了,這就大大增加了傳送的節目套數。為了看到這些電視節目,沒有接收問題的家庭也申請加入有線電視網。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實驗有線電視。到1992年的時候,我們還不太能接受這種收費的有線電視。那年的北京觀眾調查表明,近40%的觀眾表示,不願意或不太願意每月多花5、6元錢看有線電視。但今天,我們已經看到,如果有條件的話,很多家庭都願意加入有線電視網,到1996年底,有線電視網的用戶已達到5000萬,當然是為了看到更多的、更好的電視節目。

◆圖文電視

圖文電視是從70年代開始研制的新技術,在歐洲最為發達。剛開始研制圖文電視,是為了那些沒有聽力的人能夠收看電視。研究者設想利用電視掃描的間隙傳送文字和圖形資料,使失聽者也能順利地理解電視節目。也就是說,在電視播出的壹組節目後面,同時有另壹組節目也正在播出,如果妳有圖文電視的解碼芯片,妳就可以看到這組節目。接收圖文電視需要特殊的接收裝置。

與電纜電視的發展壹樣,圖文電視的發展逐漸背離了它的初衷。它的確能解決失聽者看電視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利用這種技術大大擴大了畫面內容和服務範圍。圖文電視提供新聞、娛樂活動消息、體育比賽結果、天氣預報、股市行情、旅遊服務、購物信息、節目預告、交通信息等。觀眾收看圖文電視,就象閱讀報紙雜誌壹樣,可以自由選擇看哪壹“頁”。圖文電視的單位也是“頁”。英國、德國的圖文電視大約300頁,荷蘭、意大利大約900頁。

我國中央電視臺在1994年11月28日開始正式播出圖文電視節目。目前已經有中央臺1、3頻道、北京電視臺、江蘇電視臺以及浙江、四川、山東、廣東、遼寧、吉林等地的廣播電視信息中心的圖文節目開始播出。現在我們還不大知道圖文電視,原因之壹是還沒有生產出更好的圖文接收裝置,使圖文電視難以普及。但是,據專家預測,圖文電視在未來是有發展前途的,因為它大大擴展了現有電視的功能。

◆高清晰度電視

進入70年代,壹向喜歡在技術領域領先的日本人開始預測電視的發展方向。電視的下壹步應該怎麽走?他們認為,電視應該看起來更清晰、細膩,用技術用語表達就是:要有更高的分辨率,最好與我們看實物的感覺壹樣。他們相信,他們的高清晰度技術將代表全世界電視發展的方向。

到了90年代,高清晰度電視在日本研制成功,日本人開始享受高品質電視,並試圖將它推向世界市場,想把它變成世界性的標準。純粹是出於利益考慮,歐洲各國等拒絕了日本的推銷,開始自己研制高清晰度電視。但這種拒絕給美國人、歐洲人壹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他們在想,當電視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是畫面品質更重要,還是電視節目內容更重要?當畫面品質達到壹定標準時,還有沒有必要再用高技術來發展畫面品質?

關於高清晰度電視有很多爭論。壹種典型的觀點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介實驗室教授尼葛洛龐帝提出來的。他說:“看電視的時候,妳會抱怨圖像的分辨率、屏幕的形狀或畫面的質量嗎?大概不會吧。如果妳有什麽抱怨,壹定是對節目內容不滿意,比如妳會抱怨,空有57個頻道,卻沒什麽可看的。”所以,尼葛洛龐帝認為,電視的升級換代,如果僅僅是為了影像的精致化,而不是為了節目的藝術性,那就是壹個錯誤的決策。基於這種考慮,他在他的著作《數字化生存》中指出:“高清晰度電視是個笑話”。

那麽,電視的前途在哪裏?尼葛洛龐帝提出,電視的前途是研制和發展數字電視。當然,日本已在研制高清晰度電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想放棄是很困難的。但歐洲***同體在1993年已經決定放棄研制模擬技術的高清晰度電視的計劃,以迎接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數字電視

什麽是數字電視?從外表看,數字電視有更大的屏幕,更清晰的圖像和高質量的聲音,而且特別薄,相當於現在電視的十分之壹,可以掛在墻上。數字電視的工作原理與以往的電視完全不同,從節目制作到信息傳輸、接收都不相同,這就需要徹底更換電視設備。那麽,這麽大的代價僅僅是為了得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屏幕嗎?尼葛洛龐帝說明,當然不是。他提示說:“理解未來電視的關鍵,是不再把電視當電視看待”。未來電視最重要的特征是:電視將與計算機技術融為壹體,或者說,數字電視就是計算機化了的電視,即“電腦就是電視”。

既然電視就是電腦,那麽,數字電視就有了電視和電腦的雙重功能。利用數字電視,可以看電視、錄像、電影,也可以使用電腦、互聯網、聯網電話、電子信箱、電腦遊戲、家居購物等。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描述了這種新型電視:每天六點鐘有晚間新聞,但電視能在妳需要的時候傳送給妳;電視還可以專門為妳編輯,妳喜歡什麽新聞,妳就可以得到什麽新聞;如果妳想欣賞壹場球賽,妳可以選擇觀眾席上的任何位置的角度來欣賞;大多數電視節目,不需要我們記住它們的播出時間,我們可以在想看的時候將節目下載到電腦中,就象我們在看報紙或書籍,可以隨意瀏覽,可以調整觀看次序壹樣,不受時間和日期的限制……以往電視只是由電視臺向觀眾的單向傳播,而數字電視則是壹種交互式傳播,觀眾可以享受大量的綜合信息和娛樂服務。

數字電視離我們還有多遠?1997年4月4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為四大電視公司(ABC、CBS、NBC與FOX)免費發放了數字電視的廣播經營許可證。到2006年,美國全國將取消舊的電視系統,這就意味著美國現在的2.7億臺電視機8年之後將成為垃圾。我國在什麽時候能普及數字電視,這還是壹個未知數。有的專家提出需要壹段時間過渡,即采用壹種接收裝置即可接收舊的電視系統信號,也可接收數字電視的信號。也有的專家提出了“錢”的問題,的確,發展數字電視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場正在發生的革命,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電視的未來至今沒有定論,仍然是個大有爭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