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印度人是否編制了歷法

古代印度人是否編制了歷法

印度古代的歷法是陰陽合歷,在歷史上分有三個時期:

壹是在吠陀(Vedic)期的前期約前十世紀——前六世紀這壹期的歷日制度是混亂的。 二是吠陀期的後期,有(者那)歷,約前六世紀——前二世紀。

三是悉檀多(Siddhanta)時期,約前三世紀——前十二世紀,悉檀多就是歷數書的意思,顧名思義,這壹期的歷法很多,而且也流傳到中國。

古印度歷法的上元(就是元年啦),也有三種,

壹是上元自天地開辟算起。

二是上元為年2月17日星期五算起,這個歷元稱為卡利.尤幾(Kali Yuge)。

三就是釋迦(Saka)紀年,釋迦元年是年3月15日。

古籍中如實的記載了印度的歷法。其時,計時的最短即為剎那(ksana),120剎那為壹檀剎那(taksana),60剎那為壹臘縛(lava),30臘縛為壹牟呼栗(muhurta),5牟呼栗多為1時,6時合成壹日夜。

月盈到滿稱白分(白半,白博叉Paksha),月虧到晦稱黑分(黑半,黑博叉)。黑前白後,合為壹月,12月為壹歲。各月的名稱如下:

壹月:制檀邏月(Caitra)

二月:吠舍佶月(Vaisakha)

三月:逝瑟咤月(Jyaistha)

四月:安沙荼月(Asadha)

五月:室羅伐拿月(Sravana)

六月:婆達羅缽陀月(Bhadrapada)

七月:安涇縛庾者月(Asghvaynja)

八月:迦拉底迦月(Kartika)

九月:末迦始羅月(Margasirsa)

十月:報沙月(Pausa)

十壹月:磨噶月(Magha)

十二月:頗勒婁拿月(Phalgnna)

亦稱“ 白半 ”。亦稱“ 白月 ”。古印度 歷法。指陰歷每月的上半月。唐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 宋 永亨 《搜采異聞錄》卷二:“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圓滿,是名白半。” 清 錢謙益 《覺浪和上挽詞》之壹:“莫道三生隔眉宇,琉璃白月自分明。” 錢曾 註:“禪家以初壹至十五日為白月,十六至大盡為黑月。”白月、黑月是古印度歷法中的概念。白月指從新月到滿月的十五天,又名白半、又稱白分、白月分;相對地,黑月是指自滿月之翌日至新月前日之十五天。古印度紀月之法,是以月之盈缺而將壹月分為黑月和白月各十五日。白月即指從新月至滿月期間,古印度人稱之為“白月壹日至白月十五日”,而黑月壹日至十五日是指滿月後至新月前期間,稱為“黑月壹日至十五日”,但要註意的是,印度人的習慣是“黑前白後”合為壹整月,所以與中國陰歷有半個月的錯位,以下圖例說明:

中國陰歷          印度陰歷

====          ====

臘月十六          黑月初壹(新年)

臘月三十(年根)      黑月十五

正月初壹(新年)      白月初壹

正月十五          白月十五(此為壹個黑白整月)

正月十六          黑月初壹

正月三十          黑月十五

二月初壹          白月初壹

……            ……

臘月十五          白月十五(年根)

另,古代佛教傳入中國時,中國的高僧大德們對兩國歷法進行了詳細的比對,以此確定了壹些古老的佛教節日、齋日在中國歷法中應該是陰歷什麽日子,比如佛誕日相當於中國陰歷四月初八、佛歡喜日(盂蘭盆節)相當於中國陰歷七月十五等等就都是這樣確定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