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書,也叫繪本。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記憶中,栩栩如生的畫面、引人入勝的情節、淺顯易懂的文字,以工筆畫、素描或繪畫等多種形式,成為了孩子們的啟蒙讀物。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壹毛錢甚至幾毛錢的繪本是他們的精神食糧和驕傲的財富。漫畫書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80年代中期,漫畫書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新華書店也很難看到,取而代之的是漫畫和漫畫。但近年來,連環畫隨著歲月的塵埃重回人們的視野,壹股收藏出版連環畫的浪潮撲面而來,連環畫甚至成為第四大收藏。
紙堆裏有金子。
壹百年沒有廢紙。在永安市大榕樹鬧市擺攤的老劉印象特別深刻。他大半輩子都和書在壹起,沒想到自己也會在書上“打洞”。他本以為把壹些從廢品收購站調過來的按斤稱的繪本以每本五毛錢的價格賣給別人,以為撿了個大便宜,沒想到卻給買家撿了個“大漏”。
“那壹堆書裏,有全套48本《三國演義》(1979版)、《西廂記》(1957版),還有樣板戲、《文化大革命》、《文化小革命》等好書。”劉壹臉遺憾。“只有壹部《西廂記》,現在2000元也有人接受。10年前,在我們公司,“5.2”水災那年,新華書店把堆積多年的壹捆捆繪本當廢品處理,有的人就用手推車拉了7個大包。80年代的書雖然多,但也不乏柯楚別壹、伽達默爾等優秀的書。時隔多年,老劉的眼睛依然明亮。
“現在已經不可能收到舊版的繪本了。繪本熱的時候,大家都聰明,都知道繪本有價值。”
老版本的書,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書,大多是關於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童話故事、宮廷軼事等。由於發行量小,在文革中被奉為“四大經典”,被燒死,存世量很少,品相好的就更難見到了。如三民出版社(上海美術出版社前身)在50年代出版了壹套13。《三國演義》壹套60本也達到了幾十萬元的天價。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水滸傳》、《嶽傳》,河北美術出版社的《西遊記》,天津美術出版社的《聊齋》,都是舊版中的珍品。
重印精品受追捧
1998年,中國第壹場漫畫拍賣會在上海舉行。那堆舊紙裏的漫畫書成了大家爭相競拍的藏品。現場的火爆程度出乎主辦方的意料,漫畫書迅速成為投資市場的新寵。看到商機,壹些出版商開始出版再版漫畫。199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重印了《白毛女》《激戰無名》等壹系列爸爸媽媽讀過的書,獲得了極好的市場反響。2001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陸續推出“百部優秀漫畫”,以50頁豎排形式出版,品種多、內容廣,選紙精美、印刷精美,受到讀者青睞。優秀的漫畫書大部分都是原版手稿印刷的,很多五六十年代的漫畫書都是第壹次被很多讀者看到。人民美術出版社還出版了著名作品欣賞,包括的《西廂記》、《少婦》、張、胡若佛的《紅樓兩友》、趙宏本的《與合作的》、的《大地的紅飄帶》、易進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再版漫畫的發行量大約在4000-5000冊,與七八十年代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冊的發行量不同。它專門針對收藏市場。上海美術出版社甚至承諾限量發行,連朋友都搶著搶購。2004年出版《飛虎隊》10冊,《西遊記》50冊11冊。短短六年時間,收藏熱線的價格已經分別達到500元和1200元,而50寸精裝“龍頭”穆原價也不過8元,現在已經很難找到800元價位且品相好的了。
顧炳鑫的素描漫畫《渡江偵察兵》於2004年2月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再版32本精裝版,發行量達4500冊。當時定價36元,現在的收藏價格已經超過300元。
連環畫之所以成為收藏新寵,是因為連環畫有壹種大眾記憶。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對漫畫有著獨特的感情,這是人們心中不可磨滅的情結。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花壹點錢就能享受童年不曾有過的連藏盛宴,讓童年夢想成真。二是出版社陸續推出的限量版、精品系列等懷舊營銷策略,充分調整了聯友的口味。出版社根據求多交友、求完美、求完美的心理,既推出了質優價高的宣紙線裝書和集藏書,也推出了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信箋書和閱讀書。即精裝版32本,小精裝版50本,開平精裝版48本。只有《西廂記》以不同形式再版,如16,仿本32本,精(平)本24本,精(平)本48本,小精裝本50本。現在依然需求量很大,連朋友都開心。
名著最熱門
隨著連環畫收藏的日益增多,連環畫已經從單純的懷舊和欣賞變成了投資品種。除了稀有的老版本書籍,連朋友都趨之若鶩,期待重印書籍也成了連朋友的共同心聲。壹些商家抓住商機,重印了大量漫畫,壹些出版社也推出了原創作品,為傳統漫畫增添了新亮點。面對眾多的漫畫,每個聯友都會因為喜好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但是收集名著和獲獎作品可以說是廣大聯友的學問。
解放以來,中國已經舉辦了四次漫畫獎。這些作品由於表現形式多樣,繪畫精美,都是評選的熱點。漫畫家多為國內外知名畫家,如趙宏本、錢笑呆、陳光義、沈曼雲,被譽為“四大名畫家”。被稱為“四小名旦”的趙三島、彭汝華、徐宏達、顏美華;與、等並稱為“南王北劉”。如獲得首屆漫畫評選壹等獎的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獲得壹等獎、被視為美人圖不可逾越的高峰的王叔暉《西廂記》、劉繼卣的《宋武打虎》、的《白毛女》、何猷芝的《山區巨變》、丁斌的《和平抗朝》、劉繼卣的《窮棒子變幹坤》等都成為了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