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法中的圖書類型

中國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法中的圖書類型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按內容區分的四大部類。經:經書,指儒家經典著作;史:史書,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詩詞匯編。

1、四部簡介

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適用於傳統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們熟悉古籍、進而了解傳統文化的壹把鑰匙。五四以來,我國借鑒西方的圖書分類法,按現代學科體系進行圖書分類。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國各類圖書館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訂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中圖法"),但是,由於不少古籍很難納入中圖法的分類體系,因此壹般古籍圖書館(庫)的庋藏和檢索,仍襲用傳統的四部分類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代產生的典籍難以數計,據不完全統計,留存至今的尚有8萬余種之多。對古籍的分類整理也很早就開始,第壹次大規模的古籍整理,始於公元前26年西漢成帝時,由劉向、劉歆父子先後主持,內容包括搜輯、校勘、分類、編目等,最終編成了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目錄《七略》。《七略》將當時搜輯整理的典籍分為六藝、諸子、兵書、數術、方技、詩賦六大類,加上概論性質的輯略,總題《七略》。該書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內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漢書·藝文誌》中,因此,《漢書·藝文誌》成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類目錄。

漢代以後,各種官修,私撰的古籍分類目錄不斷湧現,分類方法也不斷有所改進。西晉荀勖的《晉中經簿》將六略改為四部,即甲部錄經書(相當於六藝),乙部錄子書(包括諸子、兵書、數術、方技),丙部錄史書,丁部為詩賦等,這就奠定了四部分類的基礎。東晉李充所編《晉元帝書目》根據當時古籍的實際情況,將史書改入乙部,子書改入丙部,這樣,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已略具雛形。

四部體制的最終確立,體現在《隋書·經籍誌》中,這部實際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編的目錄,正式標註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並進壹步細分為40個類目。隋朝以後圖書分類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類。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歷代還有將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導地位,這說明經過時間的檢驗,四分法能較好地解決繁復的古籍分類問題,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認同。當然,四部之下的各種類目,歷代都有所變動,清代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分為四部44類,有較大的權威性。

2、四部的具體分類

2.1經部

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2]

十三經註疏:註和疏的並稱。註,對經書字句的註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對註的註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註、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

經學史及小學類:經學史即經學歷史,小學類分訓詁、字書、韻書。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

2.2史部

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誌、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正史: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 清 乾隆 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不久,又將《清史稿》合編其中,合稱《二十六史》。

編年:按年代順序編排史料、著作等。

紀事本末:史書體裁之壹。以歷史事件為綱,將重要史實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順序編寫。創始於 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別雜史等:別史,圖書四部分類中史部的壹目。指不屬於正史、雜史的史書。雜史,舊時區別於紀傳、編年、紀事本末的壹種史書體載。或記壹時見聞,或記壹事始末,或只是壹家私記,但均帶有歷史掌故性質。

史評:評論史事或史書的著作。如王夫之《讀通鑒論》、《宋論》是評論史事方面的專著;劉知幾《史通》和章學誠《文史通義》則多載對史書的評論。

詔令奏議:詔令,文體名。古代帝王、皇太後或皇後所發命令、文告的總稱。包括冊文、制、敕、詔、誥、策令、璽書、教、諭等。奏議,文體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類文字的統稱,包括表、奏、疏、議、上書、封事等。

傳記:亦單稱傳。記載人物事跡的文字。壹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壹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壹般紀傳文字;另壹類屬文學範圍,以史實為根據,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史鈔:摘抄壹史或合抄眾史的書籍。《宋史·藝文誌》始有“史鈔”壹門。有專抄壹史者,如《漢書鈔》、《晉書鈔》之類;有合抄眾史者,如《正史削繁》、《新舊唐書合鈔》之類。此類史書,博取約存,對讀者有壹定的方便。

載記:舊史為曾立名號而非正統者所作的傳記,以別於本紀和列傳。

時令:圖書分類目錄名。 宋 以前有關時令的書籍,都入子部農家,但諸書所載,上自國家典制,下至民間風俗,不僅僅限於農事,故《中興館閣書目》,另列時令壹類。 清 代修《四庫全書》,沿用 宋 人舊例,仍立時令壹目。

地理:地誌縣誌,記載方域、山川、風俗、物產等文字。

職官:歷代官制。如《唐六典》、《周官》。

政書:政書,是記錄典章制度的書籍,政書之名源於明代錢溥的《秘圖書目》。政書可分成兩大類,壹為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書”;另壹種是記述單壹朝代典章制度的“斷代式政書”,後世史書多以“誌”來記述各朝典章制度。

目錄:目錄分類學的著述。

2.3子部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蔔、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

儒家:崇奉孔子學說的重要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常關系。

道家:先秦時期的壹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後亦指崇尚黃帝、老莊之說者。

釋家:釋家即佛教。

法家:戰國時的學派,為九流之壹。以尚法明刑為主,以李悝、商鞅、韓非等人為代表。

兵家:古時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

農家:戰國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派別。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

雜家:寥寥不能成類者,並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以立說者謂之雜學,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敍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

術數:術數,謂以種種方術,觀察自然界可註意的現象,來推測人的氣數和命運。也稱“數術”。

醫家:即醫學。

藝術:泛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術技能。

書畫:書法圖畫

譜錄:記載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等的表冊

類書:輯錄經、史、子、集各類著作,所收內容相當廣泛,幾乎無所不包。綜合性的大型類書,就是古代的百科全書。類書起源於三國時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編成的《皇覽》。

蒙學:學童啟蒙書籍。

2.4集部

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註:以上分類依照 清《四庫全書》。

總集:指匯集許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詩文集。

別集:相對總集而言。即收錄個人詩文的集子。

楚辭:為騷體類文章。

詞: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壹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壹般分上下兩闋。

詩文評:收錄文學理論和批評方面的書籍。

曲:壹種韻文形式,盛行於元代。

小說: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壹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壹種文學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