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問的是哪個伏羲,中國至少有兩個伏羲,壹個是最早的太陽神:(有巢氏昊天伏羲);另壹個是後世女媧的丈夫:(太昊伏羲氏青帝風昊);有巢氏伏羲和伏羲氏風昊這兩人都是叫伏羲。如果指的是後壹個的話兩者就是同壹人。
區別只不過(有巢氏昊天伏羲)是上古舊石器時期的中期大巢朝的君主,而(太昊伏羲氏青帝風昊)是中古新石器時期的初期太昊伏羲朝的君主。前者(有巢氏伏羲)的繼承者是燧明朝的燧人氏和弇茲朝的織女氏,後者(伏羲氏風昊)和女媧氏風希繼承的是弇茲朝織女氏的後代華胥氏。
有巢氏伏羲是約20萬年前的人,伏羲氏風昊約壹萬年前的人,壹個是舊石器時代而另壹個是新石器時代。
擴展資料:
大巢朝:君主有巢氏昊天伏羲,人王文明始祖,中國根系始祖,是中國上古皇朝時期人王文明的第壹位人皇帝王。前期立都蒼梧城,後期立都石樓城,遠古時期約20萬年-約5萬年前,紀元為巢皇伏羲元年,壹畫開天創立了母系社會的原始儒教。
後因氣候變異受禽獸攻擊,從九嶷山以南的蒼梧開始北遷,到達黃土高原山坡處後實行打洞、用石頭、樹枝擋住洞口的群居方式。大巢朝初期始將會打居住洞穴的有巢氏伏羲推舉為皇,以洞穴群居為壹戶。大巢朝為舊石器時期的中期,大巢朝為母系社會時期。
男子以打獵和捕魚為主,女子以采集野菜和挖掘塊根為主,禁止同族同輩男女通婚,群婚。大巢朝第壹次誕生了以獸皮為主要材料制作的原始華服,同時母系原始儒教文化作為人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大巢朝由此開始進入三皇文明的興盛時期。此朝人類為早期智人,具有成熟的智能。
伏羲氏,風姓名昊,字伏羲,又稱羲皇,青龍文明始祖,中國人文始祖,華夏文明始祖之壹,與媧皇風希並稱中華始祖,是中國中古帝朝時期青龍文明的第壹位先皇帝王。 距今9700多年左右生於成紀。相傳太昊立都陳州城,建立了太昊朝,又名太昊伏羲朝(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
紀元為羅奉元年,以青龍為圖騰,立朝78位君主傳世2716年。太昊於羅奉元年(丁醜,西元前7724年)成為羲皇,頒布了《易經》創立了外儒內法的父系儒教,被尊為至聖先王(孔子是至聖先師)。
其妻風希(又名鳳希)字女媧,於女皇元年(乙未,西元前7706年)繼位成為了媧皇,被尊為儒教聖母。太昊朝壹***有78位君主,每位君主都以《易經》作為日常儒教生活的行為準則,先王聖教由此伴隨著人民開始進入五帝文明的興盛時期。
史載人文始祖太昊源於有巢氏伏羲,因有木德之瑞,故又號青帝。太昊的後代有炎帝、黃帝和蚩尤,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漢族)。因此形成了後世的炎黃子孫。
太昊是純血緣伏羲氏族傳人,他的祖輩是三任帝嬟移,母輩是四任帝師嬟。太昊生於師嬟二十二年(戊子,前7593),是純血緣伏羲氏族的壹位絕頂聰明的男子。當時的社會制度是以女人為尊,男人從屬於女人。因此,各部落大酋長多數都是女人。
只有極少數出類拔萃的男人才能有資格被選為部落首領。太昊就是其中壹個。公元前7569年,四任帝師嬟病死於宮中。師嬟去世後,族人推薦他即帝位,以癸醜年(前7568)為太昊元年。太昊娶五世女媧氏女子為妻,生有四子。
長子名重,次子名該,三子名修,四子名熙。這四個兒子後來都得到了太昊的重用。太昊執政時,提升葛天氏後裔木正勾芒(又作句芒)為天棟勾陳柱下史總官,拜為上相。改任長子重代替勾芒木正之職,主東方木星,龍星的觀測。因為人們習慣於稱木正為勾芒,便把重稱作勾芒。
此後“勾芒”便成了木正官職的代名詞。太昊任命次子該為金正,號蓐收,又稱金天氏,主西方金星的觀測。又以三子修和四子熙***主北方水星,號為玄冥,負責北方辰星的觀測。太昊是伏羲女媧政權的壹位很有作為的帝王,史書上曾留有許多記錄。
但由於天災人禍的損毀,保留下來的很少,我們也只能從史書的引文和考古中獲得少量的信息。太昊在位執政虛記四十三年,卒於太昊四十二年(甲午,前7527),終年六十七歲。太昊執政時期,其活動區域主要在太行山以東和山東半島的山地。
《淮南子、時則訓》記載:“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國,東至日出之次,樽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裏。”這裏清楚地說明,當時伏羲女媧政權所統治的區域在中國的北方和東部。
而在長江流域和嶺南地區及西部高原,同時還活動著其它部族的中華人,他們分屬於不同的氏族聯盟政權。太昊初都於汶上(今山東濟寧市西北),晚年時遷都於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太昊伏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