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四大發明都是什麽?

中國四大發明都是什麽?

壹、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壹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壹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1、西漢壹個名叫欒大的方士,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兩個棋子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鬥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

2、《管子》的數篇中早已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又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古人稱“磁”為“慈”。古人把磁石吸引鐵看做慈母對子女的吸引。

二、造紙術,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壹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壹層纖維薄片,經晾幹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1、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制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2、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壹點。這並非否定蔡倫造紙之功,而是說蔡倫的造紙術並非是突然之間的發明,它有壹個技術積累的過程。西漢時期出土的植物纖維紙,是蔡倫造紙的前身。

三、火藥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藥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藥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藥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壹。

1、據《範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我國現在看到的第壹部記載火藥配方的書,約成書於八九世紀。書中說“以硫磺、雄黃合硝石,並蜜燒之”,會發生“焰起,燒手面及火盡屋舍”的現象。這裏的“密”應該是蜂蜜的“蜜”。蜜加熱能變成炭。硫磺、硝石與炭混合,這就是火藥的配方。

2、火藥發明之後,利用拋石機拋擲火藥包以代替石頭和油脂火球。據宋代路振的《九國誌》記載,唐哀帝時(十世紀),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可能是有關用火藥攻城的最早記載。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藥武器的加速發展。

四、印刷術,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壹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不知名的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符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制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並在印刷後拆解留待後來使用。

1、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中東壹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字,從此畢升首次創造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2、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壹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壹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

擴展資料

壹、意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壹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1621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壹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二、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這個發明清單被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四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