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完整文言文

完整文言文

1. 求壹篇完整的古文

原句是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出自《晉書.惠帝本紀》

參考資料/view/147851#5

最下邊倒數第三段末尾就是

可以來這裏了解壹下這個晉惠帝 司馬衷

譯文是

帝又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後因食餅中毒而崩,或雲司馬越之鴆。

又有壹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晉惠帝,但惠帝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為甚麽不吃肉粥呢?」報告的人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裏來肉粥呢?由此可見晉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塗,無怪乎在「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司馬倫篡奪了帝位。

2. 諸葛亮傳(完整古文版)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之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建光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

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與為盟。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俊大舉。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誌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無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乃卒,如其所言。評曰:諸葛亮之為相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簫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3. 幾句話的完整文言文

1、翠綸桂餌

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則是,然其得魚不幾矣。——《闕子》

2、執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笑林》

3、拔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

4、東施效顰

西施病心而顰,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莊子》

4. 求幾篇文言文

1.原文;永之氓鹹善遊。

壹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遊。

其壹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遊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

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

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譯文;水州的百姓都善於遊泳。壹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遊起水來。其中壹個人盡力遊泳但仍然遊不了好遠。

他的同伴們說:“妳最會遊泳,現在為什麽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壹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麽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

壹會兒,他更加疲困了。已經遊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妳愚蠢到了極點,蒙味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幹什麽呢?”他又搖搖他的頭。

於是淹死了。 2.原文: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譯文: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縮小了,登上泰山僅覺得天下縮小了。因此,看過大海的人對於(小)水不易產生興趣,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也很難對(其它)學說感興趣。

觀賞水有講究,必須觀賞那滾滾波濤,太陽和月亮有耀眼的光輝,對小小縫隙必能照射。流水在地面上流,不註滿低窪之處就不往前流,君子立誌行道,不了壹定的程度就不能通達。”

3.原文: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

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

(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麽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壹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原文: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

嘗以壹珊瑚樹高 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 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

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

愷惘然自失。 譯文:石崇和王愷比賽富有,都竭力用最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輛、衣冠。

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曾經把壹株兩尺來高的珊瑚樹賞給王愷,枝葉茂盛紛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樹比得上它的。王愷拿出它來給石崇看。

石崇看完後,用鐵如意敲打它,它隨手碎了。王愷既惋惜,又以為石崇妒忌自己的寶貝,臉色嚴厲地大聲指責石崇。

石崇說:“不值得懊恨,現在我還給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樹統統拿來,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條的美好世上絕無僅有,明亮華麗看也看不盡,象王愷這樣同等高的珊瑚樹很多。

王愷心中感到很不舒暢。 5.原文:竹之始生,壹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其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譯文:竹子開始生出時,只是壹寸高的萌芽而已,但節、葉都具備了。從蟬蛻殼蛇蛻皮壹般的狀態,直至象劍拔出鞘壹樣長到八丈高,都是壹生長就有的。

如今畫竹的人都是壹節節地畫它,壹葉葉地堆積它,這樣哪裏還會有完整鮮活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要心裏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筆來仔細端詳,就看到了他所想畫的竹子的形象,急速起身跟住它,揮筆落紙,壹氣呵成,以追上他所見到的,如兔子躍起奔跑鶻鳥俯沖逮抓壹般,稍壹放松就消失了。 6.原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

壹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壹個呢,雖然聽著,但心裏卻想著有只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這樣,即使跟人家壹道學習,他的成績也壹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7.原文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翻譯 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

5. 勵誌的文言文

原發布者: *** 亞

關於勵誌完整的文言文

篇壹:關於勵誌完整的文言文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

4、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王貞白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韓愈

6、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壹,以惰而廢者十之九。

顏之推

7、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羅大經

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

9、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增廣賢文》

10、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張衡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2、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活百歲。

石玉昆

1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

1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

15、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陸遊

16、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司馬遷

1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遊

18、百學須先立誌。

朱熹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20、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荀子》

2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22、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蘇軾75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

6. 完整的初中文言文註釋

狼 蒲松齡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①選自《聊齋誌異》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原文***三則,這裏選的是第二則。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壹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清代山東淄川(現在山東淄博)人。 ②〔屠〕宰殺牲畜,這裏指屠戶,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③〔止〕這裏是“只”的意思。 ④〔綴(zhuì)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綴,連接,這裏是緊跟的意思。 ⑤〔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⑥〔從〕跟從。

題目不全,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錯誤

7. 古文翻譯 完整啊

向雄,字茂伯,河內山陽人也。父昭,彭城太守。雄初仕郡為主簿,事太守王經。及經之死也,雄哭之盡哀,市人鹹為之悲。後太守劉毅嘗以非罪笞雄,及吳奮代毅為太守,又以少譴系雄於獄。司隸鐘會於獄中辟雄為都官從事,會死無人殯斂,雄迎喪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責之曰:“往者王經之死,卿哭王經於東市,我不問也。今鐘會躬為叛逆,又輒收葬,若復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屍,仁流朽骨,當時豈先蔔其功罪而後葬之哉!今王誅既加,於法已備。雄感義收葬,教亦無闕。法立於上,教弘於下,何必使雄違生背死以立於時!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中野,為將來仁賢之資,不亦惜乎!”帝甚悅,與談宴而遣之。

累遷黃門侍郎。時吳奮、劉毅俱為侍中,同在門下,雄初不交言。武帝聞之。敕雄令復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詣毅,再拜曰:“向被詔命,君臣義絕,如何?”於是即去。帝聞而大怒,問雄曰:“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故絕?”雄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進人若加諸膝,退人若墜諸川。劉河內於臣不為戎首,亦已幸甚,安復為君臣之好!”帝從之。

泰始中,累遷秦州刺史,賜錢二十萬。鹹寧初,入為禦史中丞,遷侍中,又出為征虜將軍。太康初,為河南尹,賜爵關內侯。齊王攸將歸藩,雄諫曰:“陛下子弟雖多,然有名望者少。齊王臥在京邑,所益實深,不可不思。”帝不納。雄固諫忤旨,起而徑出,遂以憤卒。

——《晉書?向雄傳》

參考譯文:

向雄,字茂伯,河內山陽人。父親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剛做官就擔任郡中主簿,給太守王經做事。等王經死後,向雄哭得很傷心,全市人都為他悲傷。後任太守劉毅曾經無故鞭打向雄,等到吳奮代替劉毅擔任太守,又因少許怨言把向雄關進監獄。司隸鐘會把向雄從監獄中征召出來當都官從事,鐘會死後無人殯斂下葬,向雄迎喪並安葬了他。文帝司馬昭召見向雄並責備他說:“以前王經死了,妳在東市哭他,我不問罪。現在鐘會自己成為叛黨逆賊,妳又收斂安葬他,我如果再寬容妳,將把王法放在哪裏!”向雄說:“過去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屍體,仁德潤澤朽骨,當時難道先評價他們的功過而後再埋葬那些屍骨嗎!現在刑法已執行,按照法律已經處理了鐘會。我被道義感化而收葬他,道義教化我這樣做沒有錯。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發揚,為什麽壹定要讓我陷於違生死背常理的地步呢!殿下如果仇視他的屍骨把它棄在荒野,成為將來仁人賢士的口實,不也太令人惋惜了嗎?”皇帝非常高興,與他談論宴飲後才讓他回去。

多次升職後擔任黃門侍郎。當時吳奮、劉毅都是侍中,壹同在宮廷門下,向雄起初不與他們說話。武帝聽說這事以後,下令向雄應恢復君臣的友好關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劉毅家中,拜兩次後說:“剛才接受了詔命,君臣之義就算了結了,如何?”說完便離去。皇帝聽說後大怒,責問向雄說:“我讓妳恢復君臣之間的友好關系,妳為什麽故意絕交?”向雄說:“古代的君子用禮義引薦人,用禮義摒退人;現在引薦人如同把人放在膝蓋上,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淵。劉毅不成為我的敵人,已經是很萬幸的了,又怎麽能恢復君臣之間的友好關系呢!”皇帝同意了他的觀點。

泰始年間,多次升遷為秦

有譯文、自己可以對照壹下。、信仰很高興為妳解答~

8. 文言文翻譯

原文: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譯文: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沒有縣令,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解狐可以。 晉平公說: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 他回答說:您是問我誰能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說:好。就用他做縣令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過了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太尉,妳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說:午可以。晉平公說:午不是妳的兒子嗎?他回答說:您是問誰可以勝任而不是誰是我的兒子,晉文公說好。

又任用了。全國的百姓都稱贊祁黃羊。

孔子聽說後,感嘆道:“唉,祁黃羊做的是對的,他薦舉別人,大公無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發於畎畝①之中,傅說②舉於版築③之間,膠鬲(4)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⑤,孫叔敖舉於海(6),百裏奚舉於市(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9)於慮,而後作;征(10)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入則無法家拂士(1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墻的工作中被 選 *** ,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裏奚從市場上被選拔。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壹定要先使他的意誌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誌,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郁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

壹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狼 [原文]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才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壹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

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

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

屠夫看見田野裏有壹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

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壹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②。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③,二兒可得全不。”

兒徐④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⑤?”尋亦收至⑥。 註釋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這裏敘述孔融被曹操逮捕壹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內外。

惶怖:指驚恐 ②琢釘戲:壹種小孩玩的遊戲。了:完全。

遽(jù)容:恐懼的臉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緩慢的 ⑤大人:對父親的敬稱。

完:完整,按:這句話比喻主體傾覆,依附的東西不能幸免,必受株連。 ⑥尋亦收至:不久(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役也到了。

尋:不久。收:差役。

譯文 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