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是何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是何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的意思是平民的發怒,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拿腦袋撞地罷了。

這句話使用了直譯的方法翻譯。所謂直譯,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詞和句子進行對等翻譯的方法。它要求忠實於原文,壹絲不茍,確切表達原意。

該句出自《唐雎不辱使命》。

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壹場外交鬥爭的情況。戰國時期的最後十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壹事。

選自《戰國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標題是後人加上。《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 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又稱《國策》。《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壹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註,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註。吳原師道作《校註》,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註》。

秦王自以為無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頭上猛擊壹掌。秦王被激怒,於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脅,而唐雎則針鋒相對以“布衣之怒”奮起抗爭。唐雎以布衣俠士為榜樣,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調動了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段以烘托氣氛,同時對二人的情態舉止的變化略加點染,強化沖突,精心營造戲劇性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成功地刻畫出唐雎不畏強暴的鮮明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