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陸羽的茶經在哪

陸羽的茶經在哪

陸羽的故鄉天門竟陵,歷代留下來的有關陸羽的名勝古跡有14處:西寺塔:陸羽幼年居所,坐落在竟陵城西湖,始建於東漢中葉,初名龍蓋寺。陸羽之師智積禪師圓寂其中,因而改稱西寺塔。當年這裏古木參天,後院篁大如臂,碧水環合,環境幽靜。陸子井:位於西寺塔後西側,鑿出的泉水與文學泉地下相通,水質明凈,甘味雋永。

文學泉:位於竟陵城北官旁。泉水清冽,炎夏涼意襲人,嚴冬暖氣拂面。原名品字井,俗稱三眼井。相傳陸羽少年時於此煮茗。因陸羽曾被拜為太子文學,故世稱文學泉。

文學二泉:位於北門外西濠堤上,離儒學泮池四丈許,與文學泉相對,也是陸羽取水煮茶的地方。

陸子泉:位於石河火門山北坡,相傳陸羽上火門山從隱士鄒夫子求學,陸羽在讀書之余,常到龍尾山采茶,為鄒夫子煮茗。鄒夫子見他愛茶成癖,便在北坡上鑿泉,泉水自巖隙滲出,清澈如鏡,甘冽醇厚,旱而不涸,澇而不溢,四季常盈。陸羽亭:位於文學泉旁,初為清乾隆戌子年天門知縣馬士偉所建,亭中立碑,碑面題“文學泉”三字,陰面書“品茶真跡”四字,並有石刻陸羽小像。

古雁橋:位於竟陵城西門外,原名“雁橋”。相傳唐玄宗開元二十壹年,西寺塔智積禪師漫步西湖之濱,忽聽蘆葦叢中群雁喧嘩,於是循聲尋去,見三只大雁以翼覆壹嬰兒,甚感驚異,遂將嬰兒抱回,收留教養於禪院,這小孩就是陸羽。後人為紀念陸羽,在此建石橋壹座,取名"雁橋"。雁叫關:位於古雁橋南50米處堤街,即智積禪師初聞群雁喧嘩站立之處。明代中葉立碑坊壹座,名"雁叫關",關前水巷口建有品茶樓壹座,上祀陸羽,有楹聯:"品水雅意不在酒,仙子高風只是茶。"鴻漸關:為明嘉靖年間縣令楊應和創修,鴻漸關之名由陸羽而來,陸羽字鴻漸,長大後,用"易"占卦,辭釋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意思是說鴻雁落到陸地上,其羽毛可用來做舞具。於是,他便以陸為姓,羽為名,以鴻漸為字。關名“鴻漸”,寄托了人們對陸羽的情思。

火門山:陸羽讀書處,位於竟陵西北25公裏。陸羽十四歲時,受竟陵太守李齊物的賞識,贈以詩書,上火門山拜隱鄒夫子為師,潛心攻讀達三年之久。桑苧廬:是陸羽幼時受教於積公的禪院。成長後自稱桑苧翁,後人便把他住過的草廬加以修繕,稱之為桑苧廬。

陸公祠:在西塔寺內,早年廢圮。清乾隆四十八年,在竟陵城北門外護城河北岸修陸公祠,堂中奉祀陸羽座像壹尊,西墻嵌鐫有"唐處士陸鴻漸小像"的石刻碑。陸羽品茶座像居右端,白描陰刻,右手扶膝,左手握杯,正襟危坐,略呈微笑,無須,逸士打扮,頭戴風帽儒巾,身著素色袍衫,腳登雲頭如意布履,神態悠悠,若有所思。涵碧堂:位於文學泉北,是環衛文學泉的主體建築,堂內供奉"茶聖"陸羽像,體現後人的敬仰之情。

東岡嶺:陸羽隱居治學處。天門縣誌記載:東岡嶺,陸羽之所居也。舊時的東岡嶺又名東岡村,位於幹驛鎮古驛道晴灘驛。唐天寶十四年,陸羽從巴山壹帶采茶歸來,為了專事茶學在東岡嶺定居下來,整理出遊所得,深入研討茶學,並開始醞釀撰寫壹部關於論茶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