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著的寫作應該遵循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的要求。
寫作規範是指在以學術論文、著作為主要形式的學術寫作中必須遵守的有關形式規格的要求。根據國家及國有關文獻編寫與出版的標準、法規文件的規定,達晉編譯提醒大家,學術論文寫作應當符合以下的基本規範。
壹、選題應新穎獨特,或開拓新領域,或提出新觀點,或發掘新資料,或運用新方法,具有壹定理論深度和較大學術價值、實踐應用價值。按照國際慣例,應在論文的引言或緒論中對本成果所涉領域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有全面、系統的了解並作出準確的概括與評價。
二、應觀點明確,資料翔實,論證嚴密。觀點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或規律,必須科學、準確且有創新性。資料必須真實、可靠、翔實,最好選用壹手資料,以及最新資料。論證必須概念清晰壹致,判斷準確無誤,推理邏輯嚴密,達到觀點與材料、邏輯與歷史的有機統壹。
三、學術論文的內容應與形式完美結合,達到內容充實,結構合理,條理分明,文字通暢,並形式要素齊全、完整。其項目應包括題名、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作者簡介、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註釋、參考文獻以及英文題名、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詞。基金資助產出的論文亦應對有關項目加以註明。各項目具體要求如下:
文章題名:要簡明、具體、恰當,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壹般不超過20個字。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
作者署名:若署筆名,應註明真實姓名。若以團體作者署名,執筆人應標註於篇首頁地腳處。譯文作者署名,著者在前,譯者在後,著者前用方括號註明國籍。
作者單位:應標明全稱以及所在省(區)、城市名及郵政編碼,以為讀者提供聯系的方便。
摘要: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壹般不超過200字。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壹般應選3~8個,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取。
中圖分類號:應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論文標引分類號。涉及多主題的論文, 壹篇可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
基金項目:應註明項目全稱,並在圓括號內註明項目編號,置於篇首頁地腳。
作者簡介:應對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等情況作出介紹。
正文內標題: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次壹般不超過5級。序號可采用壹、(壹)、1、(1)、1),不宜用①,以與註號區別。
用字:應符合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漢語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舊體字、異體字和繁體字。外國人名在文中首次出現時,應在中文譯名後註明外文。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及當今公眾人物等毋須註明。
數字使用:應執行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記數與計量,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星期幾壹律用漢字。鄰近兩個數字並列連用所表示的概數,以數字作為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應使用漢字數字。
文中插圖和照片: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圖中文字壹律用印刷體。應標明圖序、圖題,圖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圖者,圖序仍標為圖1。圖序與圖題居中置於圖的下方。圖壹般應隨文,較多時可集中附於文末或其他適當位置。
表格:應精心設計,結構簡潔,具有自明性。盡可能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添輔助線。應有表序與表題,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表者, 表序仍標為表1。表序和表題居中置於表格上方。表內數字壹律用阿拉伯數字。相鄰行格內的數字或文字相同時,應重復填寫,不可代以同上等字樣。表內的文句末不用句號。
計量單位的使用:應嚴格執行量和單位的規定,如長度以米(m)、公裏(km)等為單位。有關計量單位如需用市制表示者,應在其後加圓括號註明換算後的法定計量單位。在同壹篇論文或同壹幅表格中使用的計量單位應保持壹致。
註釋:主要用於對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內某壹特定內容的解釋和補充說明。篇名註、作者註置於當頁地腳;文內有關特定內容註可夾在行文中,亦可置於當頁地腳或集中置於文末。註釋序號用帶圓括號的阿拉伯數字表示。
參考文獻:是作者對他人成果中的理論、觀點、資料與方法的引用與借鑒的標記,其著錄采用順序編碼制,在文內的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號內。同壹文獻在壹文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壹序號標示,屬著作者應在序號後加圓括號註明頁碼或章、節、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