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人文主義對西歐以及世界的影響

人文主義對西歐以及世界的影響

分類: 社會/文化 >> 歷史話題

解析: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主導思想,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壹種思想體系,即主張壹切以人為本位。”人文主義”壹詞源自”人文學”(Studiahumanitatis),在文藝復興時期指古典學術的研究和重視人生現實的新思潮,當時的新文化人士則自稱為”人文學者”(humanista)。19世紀以後,歐洲學術界才開始用”人文主義”來稱呼這種社會思潮。人文主義的基本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對”神道”,提倡人權以反對君權,提倡個性解放以反對中世紀的宗教桎梏及其壹切殘余,因此也稱為人道主義。為區別起見,中國習慣把文藝復興時期的這種思潮稱為人文主義,文藝復興以後的則稱人道主義。

壹般來說,西方思想分成三種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第壹種模式是超越自然的,焦點在上帝,人是上帝創造的壹部份;第二種模式是自然的,焦點集中於自然,即科學的模式,人是自然秩序的壹部份;第三種模式是人文主義的模式,焦點是人,以人的經驗作為人對自己、對上帝、對自然了解的出發點。

古希臘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人文主義尖銳攻擊經院哲學的,是它們壹心撲在邏輯範疇和形上學的問題,其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脫離人的日常生活。不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並不想用另壹種哲學思想來代替經院哲學,他們只想把經院哲學所忽略的作用復活起來。

人文主義世界觀的核心是"人",不是上帝,認為人活著並非為上並非為上帝而生存,而是為了世俗生活的享樂而存在。人並不是上帝的羔羊,而是生活的主人。因此,竭力主張反封建,反神權,反禁欲主義,提倡個人自由,人性解放,面向現實自然、追求科學等等;具有這種思想的人,稱為人文主義者。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萌芽,新興資產階級在思想上要求擺脫神學的統治,人文主義遂應運而生。人文主義發源於意大利,特別是佛羅倫薩***和國,在14世紀後半期出現了以彼特拉克、薄伽丘為首的第壹批人文主義者。15世紀人文主義思潮已在意大利蓬勃發展,16世紀傳遍德意誌、法國、英國及西歐各地。人文主義主要反對宗教神學的禁欲主義教條,肯定人生,頌揚人性,抨擊教會統治的黑暗與愚昧。人文主義者認為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是壹切世俗文化的精華,因而學習和研究古典文化不遺余力,尊之為良師益友,並稱新文化為古典之復興。但是,人文主義並不根本反對宗教和教會,它所強調的人性在某些方面亦未越出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局限。

人文主義討論中最喜歡談到的話題,就是積極活躍的生活、和沈思默想的生活孰優孰劣?沈思默想的生活不再像中世紀占據最重要的位置。

第二個話題是命運的無常,和拒絕對之屈服的精神。這種要制服命運的決心,產生對人的個性和自我意識的興趣,因此肖像畫、自畫像、傳記和自傳數目越來越多,而且是用寫實筆法,而不是象征或比喻風格。

我們無法回避奧古斯丁筆下充滿罪惡的存在,與文藝復興時期對人的看法之間的沖突。大多數文藝復興人沒有對這沖突困擾,繼續把信仰基督教視為理所當然。

至於少數感到困惑的,可以采取兩條道路:新伯拉圖主義和聖經人文主義,它們以不同方式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中的宗教因素。

新伯拉圖主義認為和諧勻稱是宇宙的根本原則,人通過沈思默想這種最高的人類活動,可同這兩個原則求得壹致,這種信念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宇宙的等級層次中,人是創造的中心,同所有已被創造的東西聯系的環節,是屬於物質的較低層次,但仍能夠再提高自己與上帝求得相通。

從新伯拉圖主義很容易走到神秘主義,所以文藝復興對魔術、占星術也很著迷,並有興趣於畢達哥拉斯式數字象征主義、神話及寓言,這都對歐洲的文學藝術產生深刻的影響。

聖經人文主義,就是把人文主義的治學方法應用到聖經的文本、以及教會元老著作的研究。對他們而言,文藝復興盡管以人為中心,但宗教性不壹定就弱。聖經人文主義以北歐為主,也因此,北歐就成為宗教改革運動最主要的泉源之壹,許多基督教人文主義者開始都抱有改革教會的目的,他們認為精通古典研究,並把它用於聖經,是恢復基督教導的本來面目的鑰匙。而且,路德對牧師的中間角色,以及他堅持個人與上帝的直接溝通,很可以被看做是人文主義的自然發展,正如他堅持把聖經譯成各國當地語言壹樣。

日耳曼境內,路德對初生的民族感情有吸引力,但出了日耳曼,其它基督教人文主義者要追隨他,至少得排除兩大障礙:1.路德在放棄教會傳統與信念方面,越來越走極端,最後幹脆與教會決裂。2.路德和喀爾文復活了對人的罪惡本性的強調;這最後會與人文主義徹底不兼容。

布克哈特有句名言:文藝復興,是在發現世界、發現人。回歸自然、回歸古人,是壹切看的見的景物的模仿者。

他們描繪具體而普遍的東西,把普遍真理與具體經驗結合。

1527羅馬遭到洗城之劫後,那布勒斯與佛羅倫斯繼之遭到圍城之難,接著又是饑荒與鼠疫。意大利剩下最後的壹個***和國是威尼斯,它能幸存是因為善於適應時勢的變化。

當布勒哲爾畫《死神的勝利》之時,早期人文主義對人的尊嚴和創造力的信心肯定,成了對實際狀況的壹種諷刺。這種諷刺會在十八九世紀對進步的信心,到二十世紀瓦解後,再度出現。在這種幻滅中若仍要堅持信念,就得安於悲劇。這就是出現莎士比亞悲劇的背後原因。莎士比亞不再相信勇氣、美德能掌握命運,人所能做的,不過是以堅毅不拔的態度面對他的失敗。

***和國公民精神的失敗,也導引出馬基維利的《君王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他們看待人物,不再如新伯拉圖:像神,或米開朗機羅:像英雄。不過,盡管如此,人仍位居中心。

宗教戰爭期間,不管新教改革、或天主教反改革,都著手壓制人的精神自由,也不再強調今生今世的生活。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按其性質來說,是屬於個人主義的,因此作為歷史力量,它有明顯的軟弱性,而當某些人組織起來把它當作異端邪說或虛妄幻想加以壓抑時,這種軟弱性就更加明顯了,但是,它所代表的思想,他對人的經驗和價值的中心地位,對人的尊嚴的堅持,力量是太大了,它們壹旦被恢復和重新提出,就無法加以永遠的壓制,盡管在十六世紀末要認識到這壹點是困難的,但是未來站在它們這壹邊。

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代沖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並在這種思想影響下產生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傑作。人文主義在教育改革、發掘和整理古籍方面也起過重要作用,奠定了歐洲近代教育和人文研究的基礎。由於人文主義提倡重視現實和自由思考,因而又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個偉大歷史運動-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學的興起,提供了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