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現代書籍有哪些形式?

現代書籍有哪些形式?

中國社論出版史綱要第壹卷

時間:2003-11-27 09:35:41 |[

-

新華網(2003-07-113:06:01)來源:新華網。

本書是國家教委“八五”教材中的“普通高等教育編輯出版規劃教材”和新聞出版署教材建設重點項目之壹。它不僅是唯壹壹本與歷史相關的教科書,也是出版史與編輯史融合的首次嘗試。

該教材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力求探索歷史規律,註重總結歷史經驗,把握繼承中國社論出版史優良傳統的主線。它以豐富的材料,全面系統地講述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編輯出版活動,並按文化背景、編輯機構、編輯活動、重要編輯及其成就、圖書制作技術與正式制度、圖書流通與發行等進行了概括性的說明。體現了全書縱橫有序,條理分明,既便於專業教師講授和學生掌握,也便於編輯出版專業人員自行使用。

論中國的書籍形態

滕中日,北京社會科學院

05/03/2006 21:14:56

“典”應該算是中國書籍的源頭。當然,文字的出現是很早的。但是,說有“書”(文字)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史書上有壹句話:“只有妳自己知道”,只因。殷祖有書典,殷格夏命。據知“書”字是古代竹簡串聯而成的象形文字。但是甲骨文中沒有發現“點”這個字。在青銅器銘文中,是兩只手捧著重要的簡化書,這個基本意思和今天壹樣。

關於經典形式的諸多細節,本文僅對其寫作順序做壹簡要分析。現代學生壹拿起毛筆寫字,就很不習慣中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書寫順序,因為大部分人的書法遠遠達不到掛腕寫字的技巧。這樣,妳只能在這壹行的墨水幹了之後再寫下壹行。否則都是臟的。甚至有些書法前輩都要擼起袖子寫字。長期以來,人們對此壹直是個謎。其實古人寫壹本書,右手寫,左手簡。吃完壹個放桌子上。下壹張完了,按照中國的傳統,右為上,必須從右到左自然排列。這本書連載後,形成了從右到左的排列順序。這種安排是中國文化特有的。

紙發明後,基本形狀仍被經典模仿。書寫順序不變,形成長卷。這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壹個重要時期。在我國歷史上,紙從發明到廣泛使用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在這個階段,竹子和絲綢壹起使用,古人不易得到書籍,所以非常重視紙張的防蛀。用黃柏的汁液染紙叫“飾”,這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壹個創舉。

卷軸的裝飾也很精美。裝裱是指紙張後面的部分,它不是用來書寫的,也不是用來保護書本的。它要求平板而不硬板,最好是堅韌的。兩個軸,紙的中間是壹個軸,用彩色玻璃,玳瑁,象牙,珊瑚,紫檀,雕漆做成。偶爾用金和玉裝飾。有些人甚至用它來區分書籍。如《隋書經籍誌》所記載;隋代楊迪時規定,上品用紅釉軸,中品用釉軸,下品用彩繪軸。第三封面是指包裹在紙張最外層的前面部分,用來保護書本,也叫“包頭”。所用材料不同,如紙、絲、絹、錦等。,而且顏色也不確定。在四根帶子的前面系上壹根帶子進行捆綁。五簽和卷軸書不好找。然後把名簽掛在軸上,方便查找。它的材料包括骨頭和象牙等珍貴材料。在歷代藏書家中,曾經有不同顏色的簽卡和書籍分類。卷軸的形制在中國圖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興盛時期僅次於簡體字。時至今日,在很多專門的書籍如字畫、表樂等中仍然保留著這種造型。就連現在的平裝書也被稱為上冊、中冊、下冊,這顯然是卷軸系統的印記。

卷軸系統當然比簡體字要輕得多。但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也感覺不方便;主要是文化的發展,書和文越來越多,書和文都在向白話文發展,以至於論文越來越長,往往達到幾十尺。反復閱讀最不方便。如果需要在書中找壹章,那就更麻煩了。這時,“葉子”就應運而生了。

唐朝以前,印度不會造紙。他們的佛經大多寫在多羅樹上的葉子上。這種葉子:它的葉子又長又寬,顏色光滑,多國書寫。把葉子剪成長方形,寫完書後疊在壹起,用上下兩塊木板夾住。隨著中印文化的交流,這種佛經越來越多地傳入中國。人感覺突出;這種書在查找和閱讀方面有很多優勢。明末潘之恒在《葉譜銘》壹書中寫道:“葉是古葉之遺。”現在書籍的“頁”碼無疑就是這種“古貝葉”的演變。這種形式起源於初唐,盛於盛唐。當時為了檢查方便,多采用厚硬紙。以至於後來找不到又厚又硬的紙的時候,特意在背面貼了壹層。這時,中國傳統的卷軸系統也出現了新的演變形態;如疊衣、旋風衣、龍林衣相繼出現。不斷克服卷軸系統的缺點,過渡到相冊系統。線裝古籍出現了。同時,在當時中國盛行的卷軸系統的基礎上,出現了類似於“樹葉”的折疊系統。它比長卷有許多優點。這種方法,在目前的特殊情況下,還在推廣。比如印刷長的連續的圖案、圖表、詩詞,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綜上所述,書籍的形態完全是壹個歷史的東西。它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的發展而發展,並直接受到書籍內容的制約。主要目的是;完整記錄人們需要記錄的文字和各種信息,便於檢索和查找、閱讀、收藏和管理,成本低廉,制作簡單。

在現在的生活中,需要記錄和存儲大量的文字和信息。這對傳統書業提出了挑戰。這項改革現在已經開始;各種新書出現了,立體書、音像書、縮減書、音像書、電子網絡書等等。“書”的概念經歷了壹個概念上的變化。同時,圖書使用的材料、整理印刷、出版發行、圖書編輯、流通和服務手段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要認真研究中國書史的寶貴文化遺產,服務於現實,使中國的書業步入世界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