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楚辭》是屈原創作的壹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2、《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楚辭》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楚辭》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成為“楚辭體”或“騷體”。“騷”,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後人或謂之騷”,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相對,分別為中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
3、《楚辭》以其運用楚地(註:即今湖南、湖北壹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與《詩經》古樸的四言體詩相比,楚辭的句式較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合表現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