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秘“似曾相識”的感覺
妳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突然感覺眼前的場景無比熟悉,所有的壹切每壹個細節,甚至是接下來的所要發生的壹幕,妳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經經歷過。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據最近相關調查顯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過壹次這種“似曾相識”的經歷。據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不過,如果這種感覺過於頻繁,過於強烈就是壹種病態。
*為什麽似曾相識
有時候,妳會對眼前發生的事情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由於正在經歷的事激活了大腦記憶庫中壹段相似的經歷,並錯誤地給它貼上了“曾經發生過”的標簽。
知覺與記憶相互作用
“似曾相識”是人們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要想了解為何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得從知覺和記憶中的分類進行。分類的過程是知覺的壹個基本特征,也是記憶的壹個基本特征。知覺包括對面孔的知覺,對物體的知覺對位置的知覺等等。以這3類為例,由於它們的對象不同,因此,當我們到壹個地方以後,方位和空間關系,周圍的物體,人物,可能同時出現。然而,我們對它們的知覺卻是由大腦中3個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覺的回路,物體知覺的回路和面孔知覺的回路分別去完成。與知覺類似,記憶也分很多類型。
知識和感念的記憶被稱為語義記憶:針對情節、經歷、事情經過的記憶,即情景性記憶,這是無意識記憶。其中每壹類記憶,又可以分為很多個子類。正因為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的,我們曾經經歷的壹些場景的眾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而我們無法意識到,當我們走到壹個新的場景,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會刺激我們的壹些記憶,調動大腦中並不同的記憶系統和與之相匹配。壹旦場景中的某壹特征和過去的經歷匹配上,就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生活經歷每個人都會有,因為積習的東西很多,偶爾出現“似曾相識”這種主觀體驗是很正常的現象。對“似曾相識”這壹主觀體驗的最初認識可從醫學上的癲癇病開始,可以追尋到半個世紀以前,正常人也會出現這種主觀體驗,隨著腦科學知識的積累逐漸達到了今天的認識水平。
多發生在情緒不穩定時
體會到“似曾相識”並非易事。“似曾相識”容易發生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下和對場景的體驗上。盡管所有的人都會出現“似曾相識”的主觀體驗,但並不意味著“似曾相識”在所有人身上發生的頻率都是壹樣的。壹般來說,與情緒密切相關的事情容易記得比較牢。因此如果處於壹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那麽“似曾相識”發生的概率就大。而在人的壹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時,人體內分泌會發生劇烈變化,從而使人處於壹種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記憶也會變得很活躍。這時候比較容易發生“似曾相識”的現象。“似曾相識”主要發生在對場景的體驗上。是因為每壹個知覺都是在壹個具體的場景下出現的。這種場景往往是壹個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別的註意就會跑到腦子裏形成無意識的記憶。這種無意識的記憶有時候在壹個具體的場景中就會蹦出來,與知覺混在壹起。在“似曾相識”的現象中,被調動的大多是無意識的記憶。從童年開始,所有的經歷不管是想記的還是不想記的都在腦子裏有這些記憶的痕跡,在壹些極特殊的情況下就蹦出來。透射到意識中,就產生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其實這是典型的Deja-vu現象
可是現代科學裏解釋這壹現象成因的理論卻遠未讓人滿意。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壹次“似曾相識”的經歷。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經歷奇特的感受;經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長時間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經歷“似曾相識”;另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經歷這種感覺。調查還顯示,“似曾相識”的發生率在青年時期最高,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特別是當人們真正開始重復日復壹日的單調生活時,它的發生率反倒降低了。壹個世紀以前,當弗洛伊德理論還是領導心理學研究的主流時,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識”解釋成潛意識矛盾沖突的體現。但是現在心理學家提出,“似曾相識”不壹定發生在深層次潛意識矛盾沖突基礎之上。壹般健康的大腦都會產生這種感覺。而且,人們在疲憊和壓力狀態下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感覺。此外,它還可能會與“jamaisvu”相伴出現,即見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時卻壹時間什麽都回憶不起來的感覺。心理學家還指出,“似曾相識”感的出現可能是因為人們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沒有註意到信息的來源。熟悉感會來源於各種渠道,有些真實,有些卻是虛幻的。當妳遇到已經忘記的小說描寫的情形時,可能會把它當作自己前世的記憶。或者,當身處了曾經看過電影的真實場景時,雖然表面上已經完全忘記了這部電影,但腦子裏還是會勾起驚心動魄的回憶。心理學家還指出,人們有時根本不需要真實的記憶,大腦內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壹種熟悉的感覺。
剔除先入為主的所謂科學觀的諸種解釋:
1、人的大腦時刻在虛構各種情景,主要是潛意識活動,當妳遇到現實中近似的情景時,就會與妳記憶中以前大腦虛構的情景相呼應,加上心理強化的作用,妳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人在睡眠中,大腦仍在對現實中的壹些參數運算,得到許多種結果。似曾相識的情景是大腦運算的結果之壹。
2、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某個印象早已潛藏在做夢者的潛意識裏,然後偶然再在夢裏顯現出來,也有些研究指出這種現象和另壹種超越時空的潛意識有關。另壹方面,有些大腦活動研究專家指出這種現象也有可能是我們的大腦某半邊處理訊息的速度稍為快過另半邊所做成的。
3、這是時空隧道的碰撞或對夢的記憶。在夢裏已經看到了將要發生的場景,只是記不清夢境了,所以妳遇到事情發生的時候會覺得好像那裏經歷過。其實是勾起了妳自己的記憶,對夢的記憶。
4、這個在醫學上還有壹種解釋是大腦皮層瞬時放電現象,或者叫做錯視現象,也可稱為視覺記憶,經常會發生在妳身處於非常熟悉的環境時。我們的大腦有壹個記憶緩存區,當妳看見壹見東西或者遇見壹件事情的時候是先把記憶存儲再緩存區。之所以會發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經經歷過這種感覺,是因為我們在記憶存儲的時候發生了錯誤,把它存在歷史記憶中去了,在看著眼前的事情的時候妳又從歷史記憶中把它找出來,妳就覺得好像以前已經發生過了。在大腦疲勞的時候會比較容易產生這樣的錯覺。
5、生死意識流動的差異。死/^^^^\生\____/死。這是人的意識流動圖。人出生有了意識,到死之前這個意識壹直是平坦的流動。到死了之後,人的意識會按照曲折的路線回到出生時,從而壹直往復。因為死後的路線曲折,致使生時的記憶被分段的記錄,只有處在接點的記憶才有可能被下壹段“生”的意識絞纏,就會出現deja-vu現象。至於為什麽年輕人和老人會有這壹現象,也很好解釋。年輕人的正常的意識形態還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腦的記憶回述功能較強。而中年人由於生活壓力過大,而經常忽視這種感覺,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學上稱這樣的現象是時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於光速後時空交錯,四維空間偶爾發生混亂的特殊人體感覺。當發生某個場景的時候,人的控制神經(中樞神經壹部分)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送於記憶神經,這時大腦的反應還沒有傳達到記憶神經,所以當大腦的反應傳到記憶神經的時候,就會讓人感到以前發生過壹樣。有科學家猜測,這時控制神經和記憶神經的傳輸速度會大於光速。這是對相對論的壹個巨大挑戰,當然現在這個理論並沒有得到證明,只是猜想階段。
7、雖然正統派的科學者們拒絕談論靈魂的有無,或是毫無余地地否定這壹觀點,但是高能物理學及壹些其他的邊緣物理學對這個問題的牽涉是不可否認的。首先,是探討靈魂的構成物質。有壹些異端物理學者提出靈魂的本質是壹種高能粒子(物理學上有很多推測得來的證據,因為雖然人類可以依賴物理法則和規律預言它的存在,但人類的科技力量不足無法驗證,包括很多種高能粒子等),本身攜帶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障礙,就是說可以在時間及空間中進行移動。這種推論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的特異性質在於它可以作為信息的載體進行無序性時空移動。我們頭腦中所有的記憶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稱之為信息,雖然現在還無法搞清信息的本質是什麽,但卻可以肯定腦電波對它有壹定作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思考或是腦內意識活動。而這種粒子平時就大量散播在我們周圍的空間,當然也存在於我們的腦內。正因為它的特性,我們才可以接收到外來信息進行思考、記憶、回憶,還有遺忘。所謂遺忘就是壹部分帶有信息的粒子遊離開我們腦部的意識空間。遺憾的是至今都沒有搞清楚是什麽原因誘發這種粒子間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許與我們的腦電波及其他腦內化學物質有關。但是,當我們的腦死亡後就會有大量的粒子遊離開我們腦中的記憶區。由於尚不清楚這種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無法解釋和推算它們的遊離比率。在機率很低的情況下,這種粒子在遊離之後仍然保持著它在原來在人腦中的排列性狀,換言之也就是保持著這個人(已經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記憶。當它們在遇到新的結合目標(另壹個人的腦)並結合之後,在這個人是新生兒(沒有已經形成的記憶的情況下)就會發生人格的轉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輪回或奪舍。但也有意外的情況發生,比如在結合後保持著潛伏狀態到壹定時間才突然覺醒,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格突變現象.(也存在於記憶已經形成的人身上結合後覺醒,使其喪失原有人格的情況) 。事實上,我們是無時無刻都會與這種粒子結合,比如我們突然冒出個怪想法,腦子裏突然出現壹些詞句……甚至是做夢和預言等現象也都可以用這種理論解釋。即視感也可以這樣解釋。
8、時空錯亂。舉個例子:妳需要壹個工具,但滿屋子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但過了壹會兒或壹段時間,這個工具明明擺在平時放它的地方。用愛因斯坦的觀點解釋,就是這個世界有很多時空,每個時空都按照壹般的規律運行著,他們是平行的,壹般不會有交叉,只是有時間的先後,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出現時空交叉,即時空錯亂,這是就會發生工具消失的情況,例如壹把鉗子沒了,轉眼它又在那兒了,也就是說,鉗子暫時到其他的時空轉了壹圈,這個時候正讓妳碰上,當然,這樣的巧合還是很少的。人也壹樣,如果碰巧妳存在的時空和未來的時空交叉,也就是說,妳有很短暫的時間進入了未來時空,很快又回來了,假如妳在未來時空用鉗子修了壹輛自行車,妳回到現在的時空後,還要進行同樣的動作(修自行車),但妳的記憶裏已經存儲了這件事情,所以妳就感覺這件事,這個景象好像在哪裏經歷過。這和年齡與其他經歷沒什麽關系。
9、神經學家認為,記憶其實是由眾多腦細胞構成的,腦細胞之間通過極強的化學反應相聯系,想喚醒記憶,就要定位和刺激某組腦細胞。大腦清楚記憶之間有相似性,如樹莓酸酸甜甜的口感和草莓差不多,也能分清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記憶,如食用某種紅色漿果會讓人反胃。這種能力就是所謂的“模組分離”。大腦中的“模組分離”線路有時會失靈,這樣壹來,新體驗和舊記憶似乎就成了完全相同的了,這正是人們產生“似曾相識”感覺的原因所在。
夢魘醫學解釋
易發人群
夢魘在兒童中很常見
夢魘在兒童中很常見,最多見於3-7歲的兒童,“夢魘”是指從惡夢中驚醒醒過之後,能生動地回憶起惡夢的內容。這些夢境,總是非常可怕,使做夢的孩子處於極度焦慮之中,或為妖魔鬼怪所玩弄,或被壞人猛獸所追趕,或是自己及親人陷入某種災難的邊緣等,當時想哭哭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無可奈何和透不過氣來。在將醒未醒之際,常感到身軀和四肢難以動彈,如同被什麽東西壓住了似的,須幾經掙紮,才可完全清醒。
夢魘發生在有夢的眼快動睡眠階段。因為眼快動睡眠在後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較高,所以夢魘在後半夜發生的機會更多,做惡夢的當時,心跳和呼吸可能會增快,但是不會有顯著的植物神經反應。兒童從夢魘中醒來,常常會哭,會說害怕,家長的安慰能使他安靜下來繼續入睡。
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做惡夢前大多有過心理矛盾,情緒焦慮,或因看了恐怖電視,聽了嚇人的故事加上睡眠時姿勢不舒適,如鼻子被毯子蓋住,胸口受被子壓迫等。有些孩子則可因感冒而引起呼吸不暢,或腸寄生蟲病引起睡眠不適,或過饑或過飽,均可誘使夢魘的發作。
我們中國的傳統中歷來就有很深的鬼怪文化,古人對與未知事物的恐懼解釋為鬼,現代人是通過小時候聽的故事,書本和電影各種傳媒了解鬼,通常這些內容裏的鬼更加恐怖。久而久之,就習慣把恐懼的東西和鬼聯系起來。所以在夢魘的時候會害怕,然後就產生了鬼的幻覺。
既然鬼壓身和鬼沒有關系,怎麽解釋夢魘呢。
人在睡覺中,大腦處於休眠狀態,中途會做夢。很多人都知道,在睡覺的時候,大腦中深睡眠淺睡眠不停交替。當大腦淺睡眠時,人就會做夢;深睡眠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意識,感覺是在沒有光的深海裏壹樣。正常情況下人都是從淺睡眠中醒來,當妳很不幸從深睡眠中醒來時,發生夢魘的可能就很高了。這時候,如果妳醒來卻不能動,是因為大腦中負責接收信息的中樞蘇醒了,而負責運動的中樞仍然在睡眠中,這時候妳就只能眨眼,出氣,但是卻動不了,甚至連想咬自己的舌頭弄醒自己都辦不到。關於夢魘的解釋就這麽簡單,其實和中風的病人沒什麽區別。因為大腦中壹部分仍在睡眠,醒來的那部分在影響下而繼續入眠,所以會產生無法抵擋的悃意。在這半夢半醒過程中,人腦在這時候想到的東西都極容易投射成幻覺,和視網膜傳送來的信息中途結合,傳到人的信號處理中樞。因為真實程度極高,通常連大腦也會被欺騙。
當妳夢魘了的時候,想弄醒自己,也有幾個方法。夢魘的時候動手和腳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可以試著擺動腦袋。我現在已經練到可以90度搖動腦袋,和四肢的輕微移動了。還有就是弄醒自己後不要睡在那裏不動,這樣極有可能又出現夢魘。最好要立即開燈起身,去喝點水,坐壹坐,等頭腦清醒壹點再繼續睡覺。
人在睡覺過程中,大腦處於休眠狀態,中途會做夢。很多人都知道,在睡覺的時候,大腦中深睡眠淺睡眠不停交替。當大腦淺睡眠時,人就會做夢;深睡眠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意識,感覺是在沒有光的深海裏壹樣。正常情況下人都是從淺睡眠中醒來,當妳很不幸從深睡眠中醒來時,發生夢魘的可能就很高了。這時候,如果妳醒來卻不能動,是因為大腦中負責接收信息的中樞蘇醒了,而負責運動的中樞仍然在睡眠中,這時候妳就只能眨眼,出氣,但是卻動不了,甚至連想咬自己的舌頭弄醒自己都辦不到。關於夢魘的解釋就這麽簡單,其實和中風的病人沒什麽區別。因為大腦中壹部分仍在睡眠,醒來的那部分在影響下而繼續入眠,所以會產生無法抵擋的悃意。在這半夢半醒過程中,人腦在這時候想到的東西都極容易投射成幻覺,和視網膜傳送來的信息中途結合,傳到人的信號處理中樞。因為真實程度極高,通常連大腦也會被欺騙。
兒童心理學角度
夢魘在兒童中很常見,最多見於3-7歲的兒童,“夢魘”是指從惡夢中驚醒醒過之後,能生動地回憶起惡夢的內容。這些夢境,總是非常可怕,使做夢的孩子處於極度焦慮之中,或為妖魔鬼怪所玩弄,或被壞人猛獸所追趕,或是自己及親人陷入某種災難的邊緣等,當時想咕咕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無可奈何和透不過氣來。在將醒未醒之際,常感到身軀和四肢難以動彈,如同被什麽東西壓住了似的,須幾經掙紮,才可完全清醒。
夢魘發生在有夢的眼快動睡眠階段。因為眼快動睡眠在後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較高,所以夢魘在後半夜發生的機會更多,做惡夢的當時,心跳和呼吸可能會增快,但是不會有顯著的植物神經反應。兒童從夢魘中醒來,常常會哭,會說害怕,家長的安慰能使他安靜下來繼續入睡。
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做惡夢前大多有過心理矛盾,情緒焦慮,或因看了恐怖電視,聽了嚇人的故事加上睡眠時姿勢不舒適,如鼻子被毯子蓋住,胸口受被子壓迫等。有些孩子則可因感冒而引起呼吸不暢,或腸寄生蟲病引起睡眠不適,或過饑或過飽,均可誘使夢魘的發作。
夢魘與夜驚的區別
夜驚有明顯的驚恐表情,怪聲咕叫,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如心跳和呼吸加快,大汗淋漓,瞳孔散大,面色蒼白,使孩子的父母見了觸目驚心,但本人卻什麽也不知道,事後沒有記憶。夢魘是正在做夢的兒童自己從夢中驚醒,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別人卻看不出什麽明顯的動靜。夜驚嚇著別人,夢魘嚇著自己。
區別方式
夢魘指從惡夢中驚醒,醒過來以後,能生動地回憶起惡夢的內容。這些夢境都是非常可怕的,使夢者處於極度焦慮之中,或為妖魔鬼怪玩弄,或被惡人猛獸追逐,或是自己及親人陷於某種災難的邊緣……當時想喊喊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無可奈何和透不過氣來。在將醒未醒之際,常感到身軀和四肢難以動彈,如同被什麽壓住了壹般,幾經掙紮,才完全清醒過來。
夢魘發生在有夢的眼快動睡眠階段。因為眼快動睡眠在後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較高,所以夢魘在後半夜發生的機會更多。做惡夢的當時,心搏和呼吸可能有漸進性的輕度增快,但是不會有顯著的植物神經發放反應。兒童從夢魘中醒來常常會哭,訴害怕,大人的安慰能使他安靜下來繼續入睡。成人從夢魘中醒轉後往往不能繼續入睡,並影響翌日的情緒。
夢魘與夜驚的臨床鑒別要點為:夜驚的驚恐表情,怪聲的喊叫,以及植物神經發放(心搏和呼吸增速、流汗、瞳孔散大、面色蒼白)都極為顯著,使旁觀者怵目驚心,而本人什麽也不知道,事後沒有記憶。夢魘是做夢者自己從惡夢中驚醒,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別人卻看不出什麽明顯的動靜。夜驚嚇著別人,夢魘嚇著自己。
治療方法
夢,人人做過,稀奇古怪:有捕魚、有打架、有哭有笑……。然而,夢的產生多半出於我們的思想、回憶和想象。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很有道理的。當然有的夜夢與睡眠環境有關系。
夢魘發生在有夢的眼快動睡眠階段,因為眼快動睡眠在後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較高,所以夢魘在後半夜的睡眠中發生的機會亦更多。做惡夢的當時,心跳和呼吸可能會加快,但不會有顯著的植物神經反應。兒童從夢魘中醒來後能敘述惡夢裏的情景,常常會說害怕。有時在夢裏哭、大聲喊,並且胳膊、腿腳亂踢、亂打壹頓。有的孩子白天精神倦怠總想睡覺。
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做惡夢前大多有過心理矛盾,情緒焦慮;或因看了恐怖小說、電視、電影,聽了嚇人的故事而引起;或因腸寄生蟲病引起睡眠不適,或因過饑過飽等等。當然有的惡夢與睡眠環境有關系。例如,房間太熱、幹燥或者睡眠姿勢不合適,如雙手壓在胸部,影響了呼吸,以及睡前喝水多,膀胱脹尿等也會做壹些惡夢。
孩子發生夢魘時,家長應盡快將他喚醒,並安慰孩子說:“這是做夢,不是真的,不要害怕 ”。待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讓他入睡。壹般不需要藥物治療。若孩子多從惡夢中驚醒,心率與脈搏俱增,發作壹般為1分鐘。發作後,翌日淩晨不易轉醒,且常伴有夢遊癥。此癥應同夜間發作的癲癇相區別。應盡早去看神經專科醫生幫助診治。
發作頻繁的夢魘,原因多為身心疲勞,睡前過度興奮、不安,情緒緊張或受溺愛等。請去心理咨詢門診作心理治療,可以在兒童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在睡前酌情服用少量鎮靜藥物,如安定,小兒0.2mg/kg/次,連服幾晚。平時應當避免看恐怖的影視,聽恐怖的故事。有心理壓力和軀體誘因的應作對癥處理。解除各種誘發夢魘的因素後,壹般就不會再頻頻發作。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夢魘的發作會自然減少或停止
心理學與醫學解釋
夢魘是為焦慮或恐懼所占據的夢境體驗,事後患者能夠詳細地回憶,見於眼快動睡眠期,常有生動、清晰的回憶和輕度的生理激活,通常在半夜後眼快動睡眠增加時出現,20歲以前開始發生者多見。表現為睡眠時做惡夢、為強烈的夢境體驗所籠罩,常伴有情緒緊張、心悸、出冷汗及輕度面色蒼白等植物神經興奮癥狀,有時感覺被人按壓難以動彈、需奮力掙紮才能醒來的體驗。夢魘體驗十分生動,通常涉及到對生存、安全或自尊造成威脅的主題,醒後能馬上或在次晨詳細敘述夢境體驗,並與他人交流。
夢魘壹般不需特殊治療。發作頻繁者,應了解其心理因素,針對性地給予心理治療,同時進壹步檢查有無心血管系統疾病、哮喘、消化道疾病,必要時服用小劑量苯二氮?FDD6?類藥物。
產生原因
夢魘即是指惡夢。就“魘”字而言,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言:“魘,夢驚也。”《字苑》釋為“眠內不祥也。”《廣韻》幹脆直釋為“惡夢。”常常因為在夢中仿佛看見或遇到可怕的事情而驚叫、呻吟。這種夢對人的刺激非常強烈,做夢者壹覺醒過來後,能清楚地回憶起夢的內容。這些夢境使人感到十分驚懼,並使人處於極度焦慮之中,或為妖魔鬼怪玩弄,戲於股掌之上;或被窮兇極惡之人,饑腸轆轆之獸窮追不舍;或是自己親朋好友陷入某種災難的邊緣……想喊時,自己的喉嚨仿佛被什麽東西堵住,喊不出來;想逃時,自己的兩腿仿佛被誰的手拴住往後拉,逃不了,萬般無奈,透不過氣來,幾近窒息。在將醒未醒之際,常常感到身軀和四肢難以動彈,仿佛被什麽東西捆住了手腳壹般,幾經周折,才終於清醒過來,這時已是壹身冷汗,三魂已被驚走了兩魂。有些占夢者認為,這是夢者的靈魂受壓迫所致。
惡夢的發生,既有外界的生理刺激,也有內在的心理創傷。在外因來說,夢魘多半是睡覺時被子蓋住了嘴鼻,或者是把手壓在胸部所引起的。人在睡眠時,心和肺的活動能力相對減弱了,所以,當嘴和鼻孔被被子擋住或胸部受到壓迫時,就感到心臟活動受到阻礙,呼吸困難。這種來自外部的刺激很快傳到大腦皮層,便引起不正確的反應,於是,惡夢就產生了。有的人在夢中看到鬼怪撲在自己身上,張牙舞爪,要吃掉自己似的,於是想掙紮,想喊叫,但是大腦指揮手腳肌肉運動、發聲的部分,卻還處於抑制狀態,所以夢裏想掙紮,手腳卻壹動也不能動;想大喊大叫,卻壹點聲音也喊不出來。此外,有的人患了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這些疾病常常發生呼吸不通暢的毛病,因此在睡夢中,也容易發生惡夢。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之所以做惡夢,通常是和夢者童年時所害怕的壹些事物有關,這大致可以追溯到人們壹生中曾經歷過的那個無力自助的孩提時期。三歲至六歲的小孩子,最容易做惡夢。壹個成年人,壹旦感到自己的安全沒有保障,或是想起昔日某些令人恐懼和不安的事情時,也可能產生惡夢。
其他因素
所謂「鬼壓身」,絕對不是鬼壓床,更不是鬼纏身,事實上是罹患了睡眠障礙的疾病。「鬼壓身」的現象,在睡眠神經醫學上是屬於壹種睡眠癱瘓(麻痹)(sleep paralysis)的癥狀,患者在睡眠當時,呈現半醒半睡的情境,腦波是清醒的波幅,有些人還會並有影像的幻覺,但全身肌肉張力降至最低,類似「癱瘓」狀態,全身動彈不得,仿佛被單上金鐘罩般,也就是壹般人所謂的「鬼壓身」的現象。
有壹位中年婦女,常發生「鬼壓身」的情況,睡眠品質不好,以為上班時間工作壓力大,下班後家務太繁重,後來辭去工作,減少家務,結果睡眠並未改善。經筆者為她做24小時多功能睡眠生理檢查,在午夜睡眠時,患者突然感覺壹股莫名其妙的力量直逼全身,夢境怪異恐怖,想叫又叫不出來;想起身,或張開眼睛,卻無法動作;心中壹直吶喊,卻無法開口說話,發不出聲音;全身肌肉張力癱瘓,耳邊壹陣陣嗡嗡作響,壹陣陣的力量壓在胸腔,自己無論如何使力,都使不上力,壹直掙紮數分後,最後才能緩緩使力,直到驚醒,醒來發現滿身大汗。筆者又為她做五次「多次潛睡試驗」,在睡眠結束前數分鐘,發生兩次睡眠癱瘓,突然全身不停地輕微抖動,無法出聲,她又發生鬼壓身的現象了,此時旁人,立即用手碰她,她即清醒恢復正常。此婦女在未就醫之前,就常告訴枕邊人發現她有上述情況時,立即叫她壹聲或拍她壹下,讓她清醒就沒事了。
當睡眠神經癱瘓時,大腦卻從睡眠休息中復蘇過來,來不及和身體重新連結,使人發生半睡半醒狀態,夢境與實現互相交錯,導致身體與大腦發生不協調情況。此時全身肌肉張力最低,所以會造成自己想要起來,卻起不來:想用力,卻使不出力的狀況,這是「鬼壓身」最常有的狀況。
百度裏有,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