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近視·肝腎兩虛證簡介

近視·肝腎兩虛證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定義 4 癥狀 5 證候分析 6 近視·肝腎兩虛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6.1.2 方藥 6.2 針灸治療 6.2.1 方壹 6.2.2 方二 7 關於近視 8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近視·肝腎兩虛證的穴位 2 治療近視·肝腎兩虛證的方劑 3 治療近視·肝腎兩虛證的中成藥 4 古籍中的近視·肝腎兩虛證 1 拼音

jìn shì ·gān shèn liǎng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my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近視·肝腎兩虛證(my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腎兩虛,以視近怯遠,眼前黑花漸生,全身可有頭暈耳鳴,夜眠多夢,腰膝酸軟,舌淡,脈細為常見癥的近視證候[1]。

4 癥狀

近視·肝腎兩虛證患者視近怯遠,目視昏暗,眼前黑花漸生。全身可有頭暈耳鳴,夜眠多夢,腰膝酸軟,舌淡紅,少苔,脈細[2][3][1]。

5 證候分析

目為司視之竅,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註於目而能視。肝腎兩虛,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華不能遠及,目視昏暗,故視近而不能視遠。目竅失養,則黑花漸生。全身癥見頭暈耳鳴,夜眠多夢,腰膝酸軟,苔少、脈細等皆由肝腎精血虧虛所致。[2][3]

6 近視·肝腎兩虛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近視·肝腎兩虛證治宜滋補肝腎,益精養血[2]。

6.1.2 方藥

近視·肝腎兩虛證可用杞菊地黃丸[備註]杞菊地黃丸(《醫級》):六味地黃丸加枸杞、菊花。或加減駐景丸[備註]加減駐景丸(《銀海精微》):車前子、當歸(去尾)、熟地黃(洗)、五味子、枸杞子、楮實子(無翳不用)、川椒、菟絲子(酒煮焙)***為細末,蜜水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30丸。加減治療:證偏肝腎陰虛者,宜用杞菊地黃丸滋養肝腎,益精明目。證屬精血虧甚者,則宜用駐景丸補益肝腎,填精補血。若兼氣不足者,可加黨參。脾不健運者,酌加麥芽、陳皮。[2]

6.2 針灸治療 6.2.1 方壹

治法:滋補肝腎,補虛明目[3]。

選穴:以足少陰腎經、背俞穴和眼區穴位為主。取睛明、攢竹、肝俞、腎俞、太溪、光明穴。[3]

隨證配穴:眩暈者,加風池。耳鳴、耳聾者,加聽宮、聽會。[3]

刺灸法:針用補法。除睛明、攢竹外,余穴針灸並用。[3]

方義:睛明、攢竹疏調局部經氣。肝俞、腎俞調補肝腎經氣。太溪為足少陰經原穴,滋補腎精。光明為足少陽膽經絡穴,調補肝膽而明目。[3]

6.2.2 方二

治法:滋補肝腎,益氣明目[4]。

選穴:睛明、攢竹、承泣、光明、風池、肝俞、腎俞[4]。

隨證配穴:脾胃虛弱配四白、足三裏、三陰交[4]。

方義:睛明、攢竹、承泣為治療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風池為手足少陽與陽維脈之交會穴,有通經活絡、養肝明目之功,肝俞、腎俞配光明可調補肝腎,益氣明目[4]。

刺灸法:毫針刺,平補平瀉,肝俞、腎俞、足三裏、三陰交可施補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壹療程[4]。

7 關於近視

近視(myopia[5])為病名[6][7]。見《審視瑤函》。又稱能近怯遠癥(見《審視瑤函》)、能近視不能遠視(見明·倪維德《原機啟微》)、近視(《目經大成》)、目不能遠視(出《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視近怯遠癥[8],清代黃庭鏡《目經大成》始稱“近視”,與今名同。是指以視近物清楚,視遠物模糊為主要表現的眼病[8][5]。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視程度較高者又有近覷之稱,俗名覷覷眼[2]。近視可因為先天遺傳,也可因後天不註意用眼衛生所致[7]。多發於青少年時期。

近視相當於西醫學之近視眼[2]。其與遠視、散光同屬於屈光不正壹類眼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