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大詞人。 納蘭性德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年少聰穎過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於二十二歲時殿試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授三等侍衛,後循進壹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後誥贈壹品夫人,成婚三年後妻子亡故,繼娶官氏,賜淑人。其妾顏氏,後納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選夢詞》。納蘭性德三十壹歲便與世長辭,葬於京西皂莢屯。留有三子四女。 納蘭性德壹生所交,多為漢族布衣文人,如朱彜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其居淥水亭經常為他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無形中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籠絡住壹批漢族知識分子。 納蘭性德雖然生命短暫,但著作頗豐:《通誌堂集》二十卷(含賦壹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而且,這些多是其鞍馬扈從之余完成,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9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多稱《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艷,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壹人而已"。 (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摘自《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註釋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裏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裏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裏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參見《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講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