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義:耐,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如:忍耐、忍痛、忍受、容忍、忍俊不禁(忍不住笑)。[2]
衍義:引申指“狠心、殘酷”。如:忍心、殘忍。[3]
衍義:又用作姓[4]
中文名
忍
外文名
hold back
拼音
rěn
部首
心
部外筆畫
3
快速
導航
詳細釋義常用詞組《國際標準漢字大字典》古籍解釋
字形源流
現在統壹規範簡化為“忍”。
詳細釋義
忍:rěn ㄖㄣˇ。刀刃對於心敢於行敢於止之能耐是忍之範式。
本義:耐,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如:忍耐、忍痛、忍受、容忍、忍俊不禁(忍不住笑)。[2]
同本義 [endure; tolerate]
忍,能也。——《說文》
忍,耐也。——《廣雅》
是可忍也。——《論語·八脩》。皇疏:“忍,猶容耐也。”
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莊子·讓王》
吾子忍之。——《左傳·成公二年》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忍所私以行大義。——《呂氏春秋·去私》
(袁可立)伯子司農樞千裏征狀意也,何忍辭!——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故遂忍悲為汝言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忍事(以忍耐態度面對各種事情);忍容(容忍);忍順(忍耐順受;忍耐順從);忍從(忍受順從);忍羞(忍受羞辱);忍氣(忍受別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汙垢);忍醜(忍受恥辱);忍恥(忍受恥辱);忍痛(忍受痛苦)
抑制; 克制 [refrain; hold back; repress]
誌忍私,然後能公。——《荀子·儒效》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欲);忍情(抑制感情);忍誌(猶屈意);忍惡(忍住脾氣);忍淚(忍住眼淚,不使流出來); 忍笑(忍住不笑)
願意; 舍得 [be willing to]
不忍為之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袁氏(袁可立)世德其忍諼乎!——明 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
又如:忍屑(願意關心)
通“認”。認識,識別 [recognize; identify]
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姓
堅韌 [firm and tenacious]
殘忍;忍心;狠心 [cruel]
維其忍之。——《詩·小雅·小弁》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嘆曰“上太忍!”令扶還本宮調理——《甲申傳信錄》
又如:忍苛(殘忍苛刻);忍人(殘忍的人);忍忮(刻毒忌恨);忍毒(殘忍狠毒);忍虐(殘忍暴虐);忍悖(殘忍狂悖);忍害(殺害);忍酷(殘忍暴虐);忍鷙(殘忍兇狠);忍暴(殘忍暴虐)
怎;豈 [how]
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雕喪!——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