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藤茶?

什麽是藤茶?

最近兩年土家藤茶出現在了大眾視野,實際上,藤茶歷史相當悠久,無論從古代的壹眾典藉文獻的記載中,還是現代的醫學研究中,對於莓茶(藤茶)的評價,都是極高的。

藤茶,俗稱莓茶、土家甘露,又稱土家神茶、端午茶、長壽藤、靈芝草、藤婆茶、龍須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屬顯齒蛇葡萄科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嫩莖葉。顯齒蛇葡萄葉經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認定,可做食品加工原料。

藤茶其主要化學成分有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總多酚、黃酮類物質(其中二氫楊梅素含量很高),此外還含有17種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對人體有重要影響的無機元素如鐵、銅、錳、鋅、硒均有較高含量。

藤茶是純天然無汙染且具有清熱解毒、潤喉利肺的藤本茶葉,分布在湖南、貴州、湖北、等海撥400~1300米的山地灌叢中、林中、石上、河邊。尤其適應山間陰濕的環境中生長。

根據民間長期飲用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野藤茶具有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對因煙酒過度、油膩過多、肝火過旺引導起的身體不適(如咽喉炎)、消化功能障礙等癥,具有獨特而靈妙的保健功效。

有關莓茶的典藉歷史文獻記載:

1、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記載:川茶、藤茶、誇茶,皆出四川。蒙元宮廷飲食譜《飲膳正要》,是我國第壹部營養學專著,初刻於元天歷三年(公元1330年),至今近700年,作者忽思慧,蒙古族,生平無考,兼通蒙漢醫學,曾於元仁宗延祐年間被選為宮廷飲膳太醫。

元末明初,大庸衛土司覃垕率義軍抵抗元軍時,多數義軍傷病纏身十分艱難,缺醫少藥。百歲老人送給士兵壹種藤本植物治療兵刀傷害,士氣大振,助覃垕抵抗元軍七年之久。

2、明朝朱橚(1361年-1425年)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明朝立國後受封周王,身後追授謚號為“定”,史稱“大明周定王”。他所著《救荒本草》記載:蛇葡萄:生荒野中,拖蔓而生,葉似菊葉而小,花叉繁碎;又似前胡葉,亦細,莖葉間開五瓣小銀褐花,結子如豌豆大,生青,熟則紅色,苗葉味甜。救饑:采葉煠熟,換水浸淘凈,油鹽調食;治病:今人傳說搗根傅貼瘡腫。

3、清朝劉善述在《草木便方》中記載:藤茶葉甘溫消渴,諸氣鼓脹月瘕活,丹停氣腫下盅毒,利便通腸代茶喝。

4、清代周大球的《棚民謠》中寫到:郎君且坐待阿爺,為君汲水煎藤茶。

5、《清宮醫案》記載:“素號名醫,卻不如鄉間壹草(藤茶)爾。”

6、《崇陵傳信錄》記載:“禦醫得其草(藤茶) ,心喜。其色不揚,聞之清香,味苦後甘。入湯,色亮。帝飲後數日,脈不復細弱,宏健有力,是可謂神草也!”

7、清宮禦醫屈貴庭曾言:“此草(藤茶)效果神奇,可與其他藥物通用,無禁忌。性微涼但平和,前所未見。此生得見此物,余生足矣。”

8、四川 《大竹縣誌》記載:茶有藤茶、甜茶、姑娘茶、老鷹茶等名,而家茶反少,因清有茶稅,種者伐之,以避催科。

9、土醫古籍裏記載:藤茶,卯洞所生,酉水所灌。……蕩清滌濁,解百毒,祛百病,水清氣足。

10、《新編中藥歌訣》中記載:甜茶藤味甘淡涼,清熱解毒功第壹,黃疸肝炎咽喉痛,目腫癰癤服加洗。

11、《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記載:藤茶,性味味甘淡性涼。功能主治具有清熱解毒,降暑生津,祛風濕,強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緩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長期飲用對皮膚癩癬,黃疸型肝炎,感冒風熱,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痛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護膚養顏等都有極好作用。

12、《中華本草》中記載:藤茶,別名黴茶葉。性味苦;微澀;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平肝降壓;活血通絡。主痢疾;泄瀉;小便淋痛;高血壓;頭昏目脹;跌打損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茶。

13、《湖北中草藥誌》中記載:藤茶,清熱涼血,用於高血壓病,頭昏目脹等癥。治高血壓,藤茶30克,開水泡,當茶飲,10天為壹療程。

有關莓茶的現代醫學鑒定:

1、中國中醫研究院:莓茶有明顯的抗炎作用,無毒副作用,飲用安全,“莓茶對金黃葡萄球菌,甲、乙型鏈球菌有明顯的滅殺作用。”

2、湖南省衛生廳鑒定:“莓茶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亮氨酸、蛋氨酸等17種氨基酸及鈣、銅、鉀、鈉等14種微量元素。”“莓茶經過急性毒性實驗與止咳、抗炎、殺菌作用實驗表明:該茶使用安全,具有較強的抑菌、消炎、止咳作用。”

3、湖南省衛生防預站鑒定:“莓茶含粗蛋白質12.8%至13.8%,總黃酮含量 7.5%至8.3%。”

4、湖南中醫藥研究院鑒定:“莓茶含有單寧素和黃酮類化合物,有明顯的抗炎消毒作用,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種致病菌,莓茶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特別是對金黃葡萄球菌、甲、乙型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常見致病菌作用比較敏感。”

5、湖南中醫院附二醫院鑒定:“莓茶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的總有效率為91.4%,對咳嗽、咳痰、咽部不適癥狀、鼻塞等外邪引起的病狀療效較好。”

6、湖南藝術嗓音職業病防治研究室鑒定:“莓茶對咳嗽、咯痰、喘息、咽幹哮鳴音、咽部充血的作用好,總有效率為100%。尤其對急慢性咽炎的咽痛有效率為94.7%,對咽幹、咽壁充血作用明顯。”

7、北京食品衛生監督所鑒定:“莓茶含人體必須的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精氨酸、組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天門冬氨酸等17種氨基酸。”

8、經中國中醫研究院、空軍醫學研究所、湖南中醫研究院等多家權威機構科學鑒定:

抗炎實驗:莓茶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對呼吸道壹類感染與治、防感冒作用特別明顯。

毒性實驗:莓茶無毒副作用,飲用安全。

抗菌實驗:莓茶對金黃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桔草牙胞桿菌等7種病菌進行了實驗,有很強的殺滅效果、滅菌率達100%,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的總有效率為91.4%,尤其對急慢性咽炎的咽痛有效率為94.7%,對咽幹、咽壁充血作用明顯。

9、經湖南省張家界人民醫院研究及臨床應用證明:以土家藥顯齒蛇葡萄(滕茶)為主,配以黃芪、白術等中藥材之方劑,可有效用於新冠肺炎防控。

藤茶的正確沖泡方法:

壹、用保溫杯沖泡,效果更佳。

二、用200~300毫升開水沖泡,10分鐘後再飲用。

三、每天2~3次。

四、可反復沖泡3次,喝完再續水。

溫馨提示:因水溫、水量、茶葉數量、沖泡時間的不同,口感會有所不同,同時影響飲用效果。

註意問題:無需洗茶,黃酮首次融水溢出率為70%,第壹泡才是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