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我國長達五千余年的封建傳統,均以“士、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壹黑壹白之劣規,故範蠡壹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同載入史冊。
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余年,終於使勾踐於公元前四七三年滅吳。範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範蠡辭去相職,定居於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經商積資巨萬,稱“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範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書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現在肥城市有範蠡墓可考證。 左丘明 (公元前556~公元前451) 姓丘名明。石橫鎮東衡魚村(春秋時魯國都君莊)人。為炎帝後裔,左丘明博覽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等大量古籍,學識淵博。任魯國左史官,在任時盡職盡責,德才兼備,為時人所崇拜。孔子曾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左丘明亦編修國史,日夜操勞,歷時30余年,壹部縱貫200余年、18萬余字的《春秋左氏傳》定稿。其歷史、文學、科技、軍事價值不可估量,為歷代史學家和文人所推崇。他還撰寫了歷史名著《國語》,與《春秋左氏傳》成為珠聯璧合的歷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於東衡魚村東北處。647(唐貞觀二十壹年)李世民封左丘明為“經師”,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為“先儒”。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朱由儉封左丘明為“先賢”。1725年(清雍正三年)為避孔子名諱,奉旨“丘”旁加“阝”改為邱氏,今石橫邱氏皆為左丘明之後人。
冉 子 (公元前544~?) 名耕,字伯牛,肥城市人。冉子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肥城市內王瓜店鎮冉家莊有冉祠和冉子廟,距廟20裏有冉子墓,石橫鎮隆莊有冉子先人墓。
有 子 (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有子為孔子弟子,曾提出“禮之用,和為貴”等學說。孔子死後,因他氣質形貌似孔子,曾壹度為孔子弟子所特別尊重。
範 蠡 (生卒不詳) 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省南陽)人,春秋末政治家。越國大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被封為上將軍。他認為勾踐可與***患難,難與同安樂,遂攜西施浮湖至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治產至數千萬。齊王聞其賢,想以其為相。範蠡將財產散盡,來到肥城陶山之陽,自號陶朱公。經商11年,又積資巨萬,後卒於肥城。
張誌純 (1220~1316) 布山,號天倪子,安駕莊鎮張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有張煉師之稱。張誌純6歲能誦五經,12 歲學道,精通道務。張誌純喜愛詩詞,為當時著名詩人。其中《泰山喜雨》寫道:“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高臥今何在,東山似此山”。於1316年4月25日升霞(逝世),時年96歲。
李邦珍 (1515~1594) 號同川,祖籍福建省,明洪武年間其祖遷居肥城縣。嘉靖二十九年中進士,任職行人司,為政清廉。任浙江道監察禦史,功績昭著。嘉靖縣四十壹年,封為文林郎,和戚繼光壹起率兵征討倭寇,百戰百勝,鞏固了邊防,百姓安居樂業。他曾參與肥城縣第壹部縣誌的編纂。1594年謝逝,享年79歲。為悼念其功績,追封為正二品正奉大夫。
尹 庭 (1513~?) 字子紹,老城鎮尹莊人。嘉靖進士。任河南省郟縣知縣。任職期間,體恤民情,廉潔奉公,政績卓著。後升任湖光道監察禦史。尹庭生前倡導資助修建了許多公***設施,曾與李邦珍***同捐資,在肥城城內十字路口興建壹座“四牌樓”,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撰《重修賀家寺、福建寺碑文》。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撰寫《重修肥城縣城隍廟記》,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撰寫《重修肥城北門迎恩橋記》,為考證肥城古跡留下了珍貴資料。
肖大亨 (生卒年月不詳) 譜名應文,字夏卿,號嶽峰。明嘉靖年間人。祖籍安駕莊鎮南夏輝村。他幼年聰穎過人,過目成誦,刻苦用功,明嘉靖年考中進士,授榆次縣令。他體恤民情,吏治清明,百姓擁戴,聲譽傳揚。肖大亨為政壹貫主張“民為邦本”,治國必先安民,為官要體恤民情。同時,教子從嚴。長子肖和中,進入仕途後,任後府都事,累進太樸寺少卿。次子肖協中,任上林苑監丞,後晉升為順天府冶中。生平精文翰,著有《緣遠柚賦》、《醞檀集》、《泰山小史》等作。肖大亨歷經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生前著有《今古文鈔》、《文章正宗》、《夷俗考》等書,史稱其才高識卓,制法嚴謹,百姓敬仰,聲名俱泰。明萬歷末年,後金軍入侵。肖大亨奉旨率軍拒敵。他不顧個人老年體弱,疆場上身先士卒,揮軍殺退後金軍。戰鬥中,他身負重傷。班師回朝後,皇上加封他太子太傅銜。不久,即溘然長逝。萬歷皇帝聞奏後十分惋惜。發皇銀為其建造墳塋墓地,以彰其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