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堂皇中並沒有錯字。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實際並非如此。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氣派的樣子。
冕(拼音:miǎn),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冕”在小篆中是形聲字,字形從冃(mào,表示帽子)為形,“免”為聲。有人認為,“免”是“冕”的本字,甲骨文中的“免”模擬人戴著帽子。“冕”的基本義是中國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員們戴的禮帽。後專指帝王的皇冠,引申指王位。
堂,正房,高大的房子,可以用來表示同祖父的親屬關系。舊時官吏審案辦事的地方也被稱作堂,還可以用作量詞。我國壹些老字號的中醫藥店,多以“堂”相稱,如“濟生堂”、“同仁堂”、“長春堂”、“四知堂”等。
皇(拼音:huáng)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壹般認為像火炬光焰上騰的樣子,應是“煌”的本字。古先民崇拜火,故“皇”含有高貴之意,又指莊嚴、偉大。皇在古籍中可轉指天神、先人。又特指遠古的帝王。
擴展資料:
冠冕堂皇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風情藏起來,換壹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描寫的是1884年中法之戰到1904年前後20年間,社會上的種種怪現狀。全書以主人公“九死壹生”的經歷為幹線,從他奔父喪開始,至其經商失敗終止,
通過這個人物20年間的遭遇和見聞,廣泛地揭露了從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前後至光緒三十壹年(1905)左右的清末社會的黑暗現實,並從側面描繪出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
冠冕堂皇的近義詞:
1、堂而皇之:形容端正莊嚴或雄偉有氣派。也指表面上莊嚴正大,堂堂正正,實際卻不然。
2、光明正大:形容襟懷坦白,行為正派。也形容正大光明。
3、光明磊落:形容沒有私心,胸懷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