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口磨中的口字源於地名還是吃法

口磨中的口字源於地名還是吃法

口磨中的口字源於地名。

口蘑名稱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在烹飪古籍《筵款豐饈依祥調鼎新錄》上還有9道以口蘑為食材的菜肴。口蘑產於鄰近張家口的內蒙古草原、壩上草原等地,采摘後後需要經過張家口這個交通樞紐和草原商品集散地發往全國各地,因此口蘑中的“口”字源於張家口的地名。

口蘑是生長在蒙古草原上的壹種白色傘菌屬野生蘑菇,主要產地在錫盟的東烏旗、西烏和阿巴嘎旗等草原地區,味道異常鮮美。由於蒙古口蘑土特產以前都通過河北省張家口市輸往內地,張家口是蒙古貨物的集散地,所以被稱為“口蘑”。由於產量不大,需求量大,所以價值昂貴,仍然是中國市場上最為昂貴的壹種蘑菇。

口蘑子實體群生,並形成蘑菇圈,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17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邊緣內卷。菌肉白色,厚,具香氣。菌褶白色,彎生,稠密,不等長。菌柄中生,粗壯,長3.5-7厘米,粗1.5-4.6厘米,基部稍膨大,白色,內實。孢子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