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說:“熱者必治(煮)。比如水和東西。」
微微的暑氣過後,夏月的“烹飪模式”正式開啟:天上的太陽,地下的熱氣騰騰,讓人感覺像在大鍋裏炒菜,渾身冒汗。
酷暑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雷雨多發季節,最大的特點就是濕氣過重,脾臟最怕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脾胃不和、惡心多汗、手腳浮腫、大便稀稀等癥狀。
夏季防濕的關鍵是補脾。
中醫認為濕氣重的人多為脾虛;脾虛的人多為濕。
脾是健康的,能排出體內濕氣。
《黃帝內經》提到“飲於胃則溢精,飲於胃則失於脾,脾氣則散精”,意思是脾主運化,不僅運化食物,也運化水。
用現在的話來說,脾負責體內水分的運輸和代謝,會幫妳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所以脾強的人很少有濕重的情況。
脾虛的人走不了路,失去了對脾臟的控制,任何水分都會轉化為濕氣,使人意誌消沈,浮腫,正氣減弱,疾病繼續滋生。
中醫有個專門的學術術語叫“脾虛夾濕”,表面上是因果關系。
所以,夏季防濕,減少病情的關鍵是補脾。
吳梅三豆飲:清熱解暑,健脾生津。
準備烏梅3-5個,糖1湯匙或2湯匙,黃豆1湯匙,黑豆1湯匙,綠豆1湯匙。
制作方法:提前將豆子浸泡2小時,然後小火燉2小時左右,或者前壹天晚上用電飯鍋煮,早上再吃。
這個湯其實是由三豆飲和烏梅白糖湯兩個經典小方子組成的。
由大豆、綠豆、赤小豆組成的三豆飲,除濕熱作用較強,但助正氣作用稍弱。
到了清代,醫家將赤小豆改為黑豆,增加了其扶正固本、補脾胃的功能,效果更佳。
烏梅白糖湯:烏梅是酸的,白糖是甜的,有滋補作用,酸的是甜的,能化陰,是補液的良方。吳梅三豆飲結合了兩者的功效和優點,清熱降火,快速補充津液,健脾胃,防暑化濕。
禁忌:寒濕,風寒。
註意:烏木的質量很重要。建議用煙熏或醋熏,不要買木炭烏木。
梅豆香菇燉鳳爪:健脾祛濕
材料:梅豆100g,香菇50g,雞爪3對,紅棗5枚,生姜3片。
做法:梅豆浸泡1小時,香菇去蒂,紅棗去核略泡,雞爪敲碎。將瓦鍋放在壹起,將瓦鍋放入2000毫升清水(約8碗)中,大火燒開後換成小火鍋1.5小時,加鹽。
功能:梅豆健脾祛濕,香菇養胃,健脾解郁,鳳爪強筋骨,醇厚可口,健脾益胃,利尿祛濕。是脾虛濕阻的好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