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在宋代出現,這是因為之前書籍和古畫修復不分家,但是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古籍修復也蓬勃發展,逐漸獨自發展。成為單獨的技藝。第三種:認為春秋戰國時期,考古發掘發現有很多絹帛上有修改、挖補的痕跡。部分學者認為此時為古籍修復的萌芽。第四種:認為夏商周時期,這個是因為考古發掘,有很多龜甲獸骨上有1、2、3等刻畫符號。在冊頁研究的學術界,龜甲上的刻畫符號在當時應該是用繩子、皮革串連在壹起,作為頁數標註所以刻畫。串聯便形成早起冊頁。冊頁出現之時,就是古籍修復成立之時。
古籍修復流派
古籍修復流派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到民國時期還存在的有如下幾派。滬派、蘇派、揚派、京派、蜀派、徽派、嶺南派、魯派、津派。所存在的派別和書畫裝裱的派別大體壹致。解放後隨著古籍修復藝人的歲數逐漸增長,後續無人或者技藝人相繼另尋它路。滬派、蜀派、徽派、嶺南、魯派、津派,大部分在1970年左右消失,津派是消失最晚的,津派古籍修復的老藝人陸玉樞所傳最後壹名弟子與2004年左右停止修復,為津派最後壹個名古籍修復藝人現為竹影法師。
古籍修復過程
古籍修復因為時代和流派不同修復過程也不同。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1:收到修復的書籍:這個過程是修復中最重要的壹個環節,壹般這個環節修復師傅要檢查送來的古書的破損程度、珍惜程度。和書籍的持有者商討價格、修復要求、修復時間。因為修復古籍需要把珍藏的書相當長時間放在修復師傅手裏,所以壹般修復師傅只為熟人或者熟人介紹的朋友修復。從古至今修復師傅和古書持有者之間主要是口頭約定為準,無憑證票據的存在,所以收到古書和客戶商議領悟客戶修復的要求、心情、心境、品味等成為最重要的環節。
2:對書籍資料記錄:1970年之前的修復都是把每頁文字都要抄錄下來以便修復時方便檢查和配頁。津派在2000年時把照相技術引入修復,將古籍做影像資料儲存。比過去更加科學,但是因為涉及古籍版權問題,自竹影法師停止修復後,影像資料的儲存在修復中被取消。只有博物館工作的部分修復師傅繼續沿用古籍修復中的,影像保存環節。
3:擬定修復方法:古書的各種破損、汙漬等被修復藝人叫做書病。古書藝人視書為孩子,所以修復如看病。古書修復也有望聞問切。望:指的是檢查破損、汙漬、紙張、絹帛等材質的的現有情況。聞:指的是通過氣味判定,紙張的礬化程度、有無黴爛。問:指的是要詢問書籍來歷,如果書籍現在的持有者是長期居住南方則選用白芨作為漿糊,如果長期居住北方則選用面糊作為漿糊。客戶不同的居住地域也決定了修復方法和修復材料。而且要向書籍的持有者詢問書籍的年代、版本、曾經印刷地域,這點很重要,因為修復師傅對於古籍斷代能力不高,所以詢問下書籍持有者詳細內容很必要。對於修復甚至是決定成敗的。切:指的是修復師傅撫摸和檢查書籍材質的保存狀況。紙張的薄厚、是不是曾經有修復。
4:因為冊頁形制不同從第四部開始不壹樣。線裝冊頁的第四步是拆線
5:拆紙釘
6:拆包角
7:清洗書頁,師傅們根據各自流派配置專門的洗書水。
8:處理蟲眼或者根據書病的情況托表或者點鑲。
9:裝訂
10:制作書函
11:送交藏書者完成修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