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貝母簡介

貝母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川貝母·貝母 6.1 貝母的別名 6.2 來源及產地 6.3 性味歸經 6.4 功能主治 6.5 貝母的用法用量 6.6 使用註意 6.7 化學成分 6.8 貝母的藥理作用 7 浙貝母·貝母 7.1 貝母的別名 7.2 來源及產地 7.3 性味歸經 7.4 功能主治 7.5 貝母的用法用量 7.6 使用註意 7.7 化學成分 7.8 貝母的藥理作用 8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貝母 * 貝母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bèi mǔ

2 英文參考

fritillary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a fritillary (used as herbal medicine) [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Bulbus Fritillaria (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ritillaria [bulb]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貝母為中藥名,川貝母、浙貝母的簡稱[1]。為各種百合科Fritillaria屬植物的幹燥鱗莖的總稱[2]。

4 拉丁名

Bulbus Fritillaria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fritillaria (bulb)(《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川貝母·貝母

川貝母為中藥名,出自《滇南本草》[3]。

6.1 貝母的別名

川貝[3]。

6.2 來源及產地

百合科植物卷葉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甘肅貝母F.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貝母F.delavayi Franch.等的鱗莖。主產四川、雲南、甘肅、青海。[3]

6.3 性味歸經

苦、甘,涼。入肺經。[3]

6.4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化痰散結[3]。

1.治肺熱咳嗽,肺虛久咳,咯血,肺痿,肺癰,胸膈脹痛[3]。

2.治痰火結核,癭瘤,瘰癧,瘡癰腫毒,乳癰喉痹,前列腺腫大[3]。

6.5 貝母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研末吞服,0.9~1.5g[3]。

6.6 使用註意

反川烏頭、草烏頭、附子[3]。

6.7 化學成分

從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川貝母鱗莖中分離出多種生物堿:川貝母堿(Fritimine)、西貝母堿(Sipeimine)、浙貝母堿、岷貝堿、棱砂貝母堿等[3]。

6.8 藥理作用

西貝母堿對麻醉狗有降壓作用,主要由於外周血管擴張[3]。對離體豚鼠回腸、兔十二指腸、大鼠子宮及整體狗小腸均有明顯松弛作用,解痙作用類似罌粟堿[3]。川貝母堿對麻醉貓有持久的降壓作用,能增強離體豚鼠子宮收縮,抑制離體兔腸。貝母及其成分可鎮咳、平喘、祛痰[3]。

7 浙貝母·貝母

浙貝母為中藥名,出自《中國藥學大辭典》[4]。

7.1 貝母的別名

象貝母、大貝母、元寶貝[4]

7.2 來源及產地

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鱗莖。主產浙江。[4]

7.3 性味歸經

苦,寒。入肺、胃、心經。[4]

7.4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散結解毒。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痰多,肺膿瘍,消化道潰瘍,心胸郁悶,瘰癧,癭瘤,癰癤腫毒。[4]

7.5 貝母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4]。

7.6 使用註意

反川烏頭、草烏頭[4]。

7.7 化學成分

本品含浙貝母堿、去氫浙貝母堿和微量的貝母丁堿、貝母芬堿、貝母辛堿、貝母替定堿,以及浙貝母堿苷等。還含苦鬼臼毒素、對映貝殼松二醇等二萜化合物及消旋十八碳二烯等脂肪酸。[4]

7.8 貝母的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