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的寓言,首先吸引大家的自然是那些有趣的故事,比如五十步笑百步,齊人乞討,鄰居叫雞等等。妳看,這三句“加滿,拿起兵器,棄甲拖兵而走,或百步後停,或五十步後停”,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逃兵的形象;尤其是“棄甲拖兵”這句話,用六個字寫出三個連續的動作,讓逃兵的形象栩栩如生。齊人乞討的故事更是細致細膩。有完整曲折而富有戲劇性的情節,有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有精湛的細節。故事開頭說齊人從家裏出門,會“吃酒肉再回頭”,引起妻子的懷疑。最後說齊人吃飽喝足,從外面凱旋而歸。從頭到尾呼應,非常完整。這裏面有很多波折:妻子不相信丈夫和有錢有勢的人壹起吃喝,把自己的算計透露給妾,這是壹個波折;妻子偷偷跟著丈夫來到東郭外的墓地,看著丈夫壹次次向人討要剩下的東西。這是壹個轉折。傷心絕望的妻子沒有打擾丈夫,而是直接回家,把真相告訴了我的姨太太。他們在法庭上哭是壹件很曲折的事情。丈夫從外面得意洋洋地回來,壹副趾高氣揚的樣子,卻不知道妻子和姨太太已經知道這件事了。這是另壹個轉折。越曲折越引人入勝。故事的細節極其精致。“外施”的“施”和“驕”,既說明齊人不要臉,又說明他不知道自己被識破了,還要盡情地表演。齊人妻妾看丈夫表演,讀者通過齊人妻妾的眼睛看人家表演。這個故事充滿了戲劇性。從形象塑造上看,齊人寫得很美,妻妾也寫得很美。這些都說明孟子在故事的結構、人物的刻畫、細節的敘述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讀《孟子》寓言,要知道故事說到底是“物”,言外之意是“主”。孟子講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不是為了諷刺逃兵,而是想說明梁的政治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孟子講雞賊的故事,不是為了諷刺小偷,而是想說明郭頌博士和君主知錯不改的可笑之處。孟子說齊人在墓地乞討,不是諷刺齊人,而是攻擊那些不擇手段追求富貴的人。孟子說枯死的幼苗在雨水充足的時候復活,不是為了說明雨水對幼苗的重要性,而是為了說明如果人民不嗜殺,人民就會不可抗拒地加入他的行列。這樣,用寓言來說理,比直接說理更美好,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