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哪棟樓是四號樓?

哪棟樓是四號樓?

中國四大名樓有兩個版本:

壹個是指嶽陽樓、王騰亭、黃鶴樓和蓬萊閣。

另壹個是黃鶴樓、嶽陽樓、王騰亭和偏雀樓。

中國四大名樓:黃鶴樓

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壹的黃鶴樓,原位於湖北武昌佘山黃鶴樓機頭。相傳建於三國吳二年(公元22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滄桑,屢毀屢建,環遊世界30余次。黃鶴樓最後壹次被毀是在清末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樓失火,風火兇猛,損毀了城樓,這座歷史建築很快化為灰燼,只剩下幾千斤的寶蓋青銅鼎。

重建黃鶴樓的問題,早在建國初期決定修建長江大橋的時候就提出來了。經過幾十年的反復研究和準備,黃鶴樓重建工程終於在1981年7月破土動工,並於1984年底竣工,正好是最後壹座黃鶴樓被毀前的100年。重建的黃鶴樓在蛇山西端的高官山西坡,面對武昌老城大門,在京廣跨長江大橋。新樓共五層,高度51.4m,仿古鋼筋混凝土結構。雖然比黃鶴樓舊址離河更遠,但黃鶴樓因其巍峨的山峰、雄偉的氣勢、開闊的視野,有著前所未有、無與倫比的景致。

這座著名的建築充滿了傳奇,這使它更加神奇。據陸說,黃鶴樓原是辛家開的旅館。臨走前,壹個道士在墻上畫了壹只鶴,感謝她千杯不倒的好意,告訴它可以下來跳舞取樂。從此客人爆滿,生意興隆。10年後,道士回來了,曲笛出場,道士爬上黃鶴,直沖雲霄。為了紀念幫助她致富的仙女,辛的家人在她的地方建了壹座建築,並命名為“黃鶴樓”。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期,臨江山頂的建築最初是為了軍事需要而建,後來逐漸成為文人雅士聚會、待客、交友、吟詩、賞景的旅遊勝地。歷代名人,如崔豪、李白、白居易、賈島、夏松、陸遊等。,先後來過這裏,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豪登上黃鶴樓觀賞風景,寫下了壹篇傳世佳作:“古有黃鶴載聖人上天,今無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千百年來不見悠悠白雲。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在水中變得清澈,芳草與鸚鵡洲息息相關。但我朝家望去,暮色漸濃,江波上彌漫著悲傷的薄霧”。後來,李白也登上了黃鶴樓,看著楚天。他心胸開闊,富有詩意。當他正要開始寫詩時,他看到了崔豪的詩。他很慚愧,只好說:“前面有美景,崔豪的詩在上面。”崔豪提詩,李白落筆。從那以後,他名聲大振。

長江大橋武昌引橋1957修建時,黃鶴樓舊址被占用,現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 km的佘山峰嶺。古黃鶴樓“三層樓,高9尺2尺,銅頂7尺,* * *成99之數。”新建築更加宏偉,有壹個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該建築有五層,高50.4米,比鼓樓高近20米。金字塔形的屋頂,層層飛檐,看起來就像壹個。主樓周圍還有勝利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古樓底層“15m寬”,新樓底層寬30m。所以黃鶴樓不是修復,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壹些特點,但更多的是根據當下的需求和人們審美觀的變化而設計的。新的黃鶴樓比舊的更壯觀。這是因為飛跨江面的長江大橋就在眼前,對面就是24層的青川大酒店。這組建築相得益彰,為江城武漢增色不少。

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各異。底層是高大寬敞的大廳,中間是高達10米的沈箱。正面墻上是“白雲黃鶴”的巨幅陶瓷壁畫,兩側立柱上掛著長達7米的對聯:

西涼,雲掃天地;

壹去不復返的河流,海浪沖走了過去和現在的煩惱。

黃鶴樓的建築特色是各層屋頂交錯重疊,翹角翹起,仿佛鶴翼展翅。樓內外以鶴繪為主體,以雲紋、花草、龍鳳為陪襯。壹樓大廳的前墻是壹幅巨大的陶瓷壁畫,以“白雲黃鶴”為主題。周圍的空間展示了歷代關於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歌的風景版畫,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復制品。在二樓大廳的正面墻上,鐫刻著唐代顏所寫的《黃鶴樓》大理石,描述了黃鶴樓的興衰和名人軼事。婁機兩側有兩幅壁畫,壹幅是“孫權築城”,形象地說明了黃鶴樓和武昌城誕生的歷史;另壹部是《周瑜的宴會》,反映了從三國到黃鶴樓的名人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是崔豪、李白、白居易等唐宋名人的“繡像畫”,也有他們吟誦黃鶴樓的名句摘錄。四樓大廳被分隔成幾個帶屏風的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購買。頂堂有《萬裏長江圖》等長卷和壁畫。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可以環顧四周,視野開闊。高出河道近90米,兩岸景色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地區,已經被打造成黃鶴樓公園。種了很多花草樹木,還有壹些建築如牌樓,亭子,走廊等等。有壹個詩碑廊,裏面有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頭,佘山周圍的古代景點將陸續修復。黃鶴樓將成為我國中部中心城市武漢的象征。

中國四大名樓:嶽陽樓

嶽陽樓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嶽陽,古稱“巴陵”。它位於湖南省北部,廣闊的洞庭湖和萬裏長江在此交匯。嶽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首,位於因水而生的古城西門城頭。嶽陽有山、有水、有建築,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嶽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鐘聲在嶽陽壹樓。以嶽陽樓和君山為中心的巴陵風景區遠近聞名。素有“洞庭是天下水,嶽陽是天下樓”之稱,不愧為“洞庭是天下水,嶽陽是天下樓”。嶽陽嶽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膝王閣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嶽陽樓矗立在洞庭湖東岸,嶽陽城西門城墻上,西臨浩瀚的洞庭湖,北靠滾滾東流的長江。水影相映,素有“洞庭為天下水,嶽陽為天下樓”之稱,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之壹。

嶽陽樓建於公元220年左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前身據說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嶽君樓”,西晉南北朝時稱為“巴陵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作詩後才稱為“嶽陽樓”。嶽陽樓高21.5m,三層,飛檐,純木結構。屋頂鋪著黃色琉璃瓦,造型夢幻。“嶽陽樓”的牌匾是郭沫若寫的。歷史上的詩人,如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來參觀遺址,留下了許多名作,使嶽陽樓名揚天下。公元1045年,四年春,滕重修嶽陽樓,並邀請好友、文學家範仲淹撰寫《嶽陽樓記》。從此,嶽陽樓更加出名了。嶽陽樓裏的陳設很獨特。每層都掛著歷代名家所寫的對聯。壹樓和二樓各嵌有壹面嶽陽樓雕屏,壹樓的雕屏是公元19世紀的復制品。嵌在二樓的雕刻屏是18世紀偉大的書法家張昭寫的。它以方正的字體,渾厚的筆法,多變的技法,獨具匠心,是壹代代流傳下來的壹等珍品。三樓雕屏是毛澤東杜甫的詩《登嶽陽樓》,筆法奔放,形神兼備。雕花屏風金光耀眼。1988嶽陽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陽樓歷經滄桑,屢毀屢修。我們現在看到的嶽陽樓,重建於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整個建築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四柱三層樓飛檐純木。嶽陽樓主樓高三層,層高15米。中間四棵大楠木支撐,周圍12柱,周圍30根木柱。整個建築是壹體的,沒有壹顆釘子,也沒有壹根巨梁。12高齒飛檐(像鳥嘴在高空啄食)。屋頂是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曲線平滑、陡峭、上翹,就像古代武士的頭盔,叫盔頂。頭盔下的如意鬥拱精致如蜂窩。據古籍記載,嶽陽樓是壹座“純木結構、盔頂”的古建築,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

再說說民間故事吧。由於歷史悠久,地位重要,嶽陽樓的建築(以及多次的破壞和修繕)精美絕倫,歷代人文薈萃。因此,在嶽陽和洞庭湖上流傳著許多關於嶽陽樓的傳說和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價值。其中,有魯班、、張等著名工匠和神仙對嶽陽樓的修建;關於嶽陽樓的來歷,有魯肅閱兵臺和嶽陽樓。關於嶽陽樓雕屏,有“張昭題屏”和“真假雕屏”;關於嶽陽樓的風情,最著名的是呂洞賓三醉嶽陽樓和朗音閣。如果把有關嶽陽樓附近風景的傳說故事包括在內,那麽就有梅溪橋、金雀山、劉易經、七十二仙螺作君山、二妾墓與君山、刺史。可見,關於嶽陽樓的傳說和故事是如此之多,展現出來的風采是如此之美。

中國四大名樓:王騰館

王騰館聳立在贛江岸邊。是古往今來的名亭,享譽海內外。被譽為“西江第壹樓”。

王騰館以王騰·李元嬰的名字命名。唐太宗之弟李淵的第二十二子,貞觀十三年(639)六月被封為滕王,後遷至洪州(南昌)任太守。他在南昌毫無建樹。唐永徽四年(653年)才在城西贛江畔建塔,名曰“王騰亭”。

王騰亭與黃鶴樓、嶽陽樓、蓬萊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王騰閣是封建文人和官員招待客人的地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在亭中設宴,命大臣文人賦詩觀燈。王騰亭建於65,438+0,300多年前,歷經28次修繕。明朝景泰年間(公元65,438+0,450-65,438+0,456),巡撫命韓雍重修,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65,438+0.4米。1926軍閥混戰期間,被北洋軍閥鄧如琢放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西省政府重修了王騰館。今天的王騰館,地下九層,高57.5米,占地47000平方米。古樸典雅,氣勢恢宏,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底座兩層,明九層,綠琉璃瓦,鍍金重檐,雕花屏亭,粉條柱。主館南北兩側各設有“江陽”和“崔屹”兩個亭子,與主館相連。除主閣外,還有園林、假山、亭臺、荷塘等建築,無論是高度還是面積都遠遠優於歷代四閣,也大大超過黃鶴樓和嶽陽樓,仍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王騰館已經成為南昌市和江西省的壹個重要旅遊景點。

今天,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壹的王騰亭,比1300多年前修建的建築更加雄偉,充分展現了“飛亭流丹,下無陸地”的氣勢;有許多帶有仿古建築的大廳,用作古代音樂、歌舞和傳統戲曲的表演廳或展廳。登上樓梯,南昌盡收眼底。

滕王閣享有盛名,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壹篇家喻戶曉的散文《滕王閣序》。相傳當時詩人王波走親訪友,路過南昌,正好趕上燕都督重修王騰亭,便在亭中大宴賓客。王波當場寫下了這篇《秋別王騰亭序》(即《王騰亭序》)。王波寫完之後,王中書又寫了,王緒又寫了,史稱“三王篇”。自此,序以亭名,亭以序名。

滕王閣,聳立在南昌城西,在贛江之畔。走進新展館,仿佛置身於以王騰館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壹樓的主廳裏,有壹幅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運轉,風送王騰亭”,巧妙地將王騰亭感人的傳說與史實融為壹體。二樓主廳是壹幅長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物畫像》,描繪了從秦到明的80位江西領軍名人。這和展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第四層堪稱雙寶石,令人扼腕嘆息。五樓是靠欄桿的最佳位置。走進大廳,蘇東坡的傑作《王騰亭序》就在眼前。每層都有壹個主題,也和展館有關。《王騰亭序》中最著名的兩句話是“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天壹色!”,作為主館正門的巨型對聯。

深秋過後,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的候鳥飛來飛去,構成壹幅“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天壹色”的生動畫卷,成為王騰館的壹大勝景。

中國四大名樓: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煙臺市西部(壹小時車程),在蓬萊市北部的丫蛋上。自古被稱為“仙境”,與黃鶴樓、嶽陽樓、王騰亭並稱中國四大名樓。據文獻記載,龍宮和彌陀寺建於唐代。宋代,1061年,蓬萊閣由縣令朱初修建,供人參觀。明萬歷十七年,即1589年,巡撫戴笠在蓬萊閣附近修建了許多建築。1819年,見多識廣的知府楊風長和連長劉慶和主持擴建,使蓬萊閣有了現在的規模。相傳漢武帝曾多次遊覽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丫蛋,尋找“蓬萊仙境”。後人把這座丫蛋山稱為蓬萊。丫蛋山如仙境般矗立在海邊,靠海壹側懸崖陡峭,巖石質地暗紅,因此得名。

蓬萊閣建在山頂上。遠遠望去,樓亭殿閣掩映在綠樹之中,棲息在懸崖之上,宛如神話中的仙宮。

蓬萊閣下有壹座結構精巧、造型奇特的仙橋,是神話中八仙渡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堂、趙普樓、觀瀾閣。西翼是避風亭、天後宮(俗稱娘娘殿)、戲樓、龍宮。這些亭臺錯落有致,與蓬萊閣融為壹體,統稱為蓬萊閣。蓬萊閣占地3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0平方米(* * *有100多棟)。亭臺樓閣分布均勻,建築與園林相得益彰。由於其地形,壯觀的協調,美麗的風景和宜人的微風,蓬萊閣已成為壹個著名的旅遊區在世界各地。1982國務院公布水城、蓬萊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閣的每壹座建築都被各種風格的亭、堂、閣所環繞,猶如繁星拱月。館內布局巧妙,渾然壹體;層層重疊,錯落有致。亭臺樓閣裏的對聯題得眼花繚亂。蓬萊閣的主閣為兩層木結構,單窗朱虎飛檐列瓦,雕梁畫棟,古樸壯觀。登上主閣,倚著欄桿環顧四周,隱晦的雲霧纏繞著妳,亭臺樓閣倒映在陰影中,讓人感覺與眾不同。

蓬萊閣旅遊區,明代修建的水城,也包括“水城”。蓬萊水城,又名北渦城,依丫蛋山腳下的山崖向南而建,周長約3華裏,中間有壹人工湖。水城南門與陸地相連,北門叫水門,是出海口。水門裝有巨大的閘門,平時高懸,大小船只進出無阻;如果有事,放下閘門,切斷海上通道。水門外東西兩側,各有壹座炮臺,互為喇叭,控制附近海面。水城始建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經過多次整修擴建,形成了完整嚴密的海上防禦體系。明代大將戚繼光曾在此訓練水軍,指揮沿海抗日鬥爭,消滅日軍入侵。兩艘古戰船停在城內,接待遊客在水城中航行,欣賞水城的雄姿。

中國四大名樓:鸛樓

鸛樓建於北周,毀於元初。為弘揚中華文化,1997年2月0日鸛塔重建破土動工。鸛塔景區總占地面積1.470畝,建築院落面積1.08畝,主體建築面積8362平方米,建築仿唐代建築,總高73.9米,七層。鸛雀樓景區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的黃河金三角經濟合作區中心,是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娛樂餐飲服務於壹體的景區。

整個景區分為三個區域。北區以鸛塔為中心,形成黃河文化旅遊區。遊客從北面進入景區,功能主要是遊覽和購物。分為鸛樓區和仿古商業步行街。中心區以水上公園為中心,形成娛樂觀光區。主要功能是釣魚、劃船和娛樂。分為水上觀光區和垂釣區。南區以北方民居為中心,形成休閑度假區。主要功能是住宿、餐飲、休閑度假。分為度假區和植物園區。

鸛雀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這裏是秦、晉、豫三省交匯的“黃河金三角”。

鸛塔,古稱鸛塔,因鸛喜鵲不時棲息其上而得名。它的舊址在永濟市漵浦區西南的黃河岸邊。《周浦縣誌》記載:“(鸛樓)原在縣城西南黃河中高丘,有時鸛棲其上,故名。”該建築原為北周(公元557-581)將軍宇文護(鮮卑族)所有,為二層建築。因其建築壯觀,結構奇特,氣勢雄偉,位置優越,景色優美,歷代文人騷客慕名登樓,以歌傳情,留下了許多居高臨下,贊嘆大江的不朽篇章。唐代詩人王之渙登上樓梯時寫下“山遮白日,海泄金河”。但是妳只要爬上壹層樓梯,就能開闊三百英裏的視野。“這首催人奮進、激勵民族復興的千古絕唱,早已廣為人知。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孟茜談》中寫道:“河中央鸛樓三層,遙望中間地帶,鳥瞰江面。唐代詩人很多,但李益、王之渙、常蕩可以加強他們的看法。如李益《在鷺宿》雲:“鸛雀樓西百尺,汀州雲海闊,漢笛空流,魏山川半暮。壹千年後,妳依然痛恨速度,但壹日之憂,日久矣。風煙想家,遠了會傷到自己。”詩人把壯麗的山川與人生苦短的悲傷聯系在壹起。再如長蕩的《鸛雀樓》:“江破入山近鳥。天堂環繞著葉萍,高於大地”。這首詩可以說是描寫鸛樓風光的傑作。馬岱、司馬查、吳榮等詩人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句。但時至今日,太原才子王之渙的《在鷺宿》是婦孺中最著名的壹首詩。這首詩雖然只有二十個十字,但卻用千萬根巨椽描繪出北方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闊景象,讓人感到豪放。詩人的心靈,在大自然的震撼下,悟出了壹種樸素而深刻的哲理,這種哲理能促使人們拋棄固步自封的膚淺知識,登高望遠,不斷開拓新的更好的境界。這首詩的前兩句是描寫自然風光的,但是壹開口就把萬裏縮起來,弄得像萬裏壹樣。最後兩句大寫意,寫得出人意料,將哲理、風景、情境融得天衣無縫,成為鸛塔上不朽的絕唱。所以,這首詩不僅激勵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奮進,也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學道理。清代詩評家認為:“王的詩不過是兩個十字,第壹個十字已盡其大意,最後壹個十字有千裏之勢。”

高臺重檐,黑瓦藍花楹的鸛雀樓,不僅贏得了河山的勝利,而且早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遠近聞名。鸛塔立晉,望秦。它獨立於中州,遠眺中條山,遠眺奔流河,西入紫方位。黃河觸及中國,與東方相遇,龍虎環繞。壯麗的山河景觀吸引了無數歷代名人,為之建功立業。贏得山河勝利的周浦名樓,幾乎成了當時大詩人詩歌角逐的舞臺。鸛塔所在的地方,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黃河折回大海的地方。永濟古稱普阪。夏、商、周以前,堯、都曾在此建都。這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距離鸛塔20公裏的西後渡古人類文化遺址,展示了1.8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開始使用火,使用鍛造的石器。傳說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女媧、黃帝都在這壹帶留下了刀斧的歷史痕跡。“華夏”的“夏”字,指的是歷史上的夏族,其興盛以堯、舜、禹為標誌,活動核心在河東地區。《太炎》“華”指的是華山壹帶,也就是黃河西岸的地方。西方是中國,東方是夏天,鸛塔位於中國歷史坐標的中點。這種巧合給鸛塔蒙上了神奇的色彩。想壹想,我們不禁對鸛塔所詮釋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贊嘆不已。詩是樓寫的,樓是根據詩的名字寫的。滕王閣因王波而著名,嶽陽樓因範仲淹而不朽,黃鶴樓因崔豪和李白而著名,鸛雀樓也因王之渙而著名。

壹首關於鸛塔的著名詩歌

鸛塔

唐·王誌煥

群山遮住了白色的太陽,

海洋耗盡了金色的河流。

但是妳把視野擴大了300英裏,

走上壹段樓梯。

參考資料:/view/32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