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關《國榷》的簡介50字

有關《國榷》的簡介50字

《國榷》為記載明朝歷史的私家編修編年體史書,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冊出版,作者談遷(1594年-1658年)。

該書鑒於經史官員壟斷了明歷代實錄,很多地方忌諱失實,而各家編年史書又多膚淺偽陋。談遷尋訪到各種資料,廣征博引,力求征信。

天啟元年(1621年)始編著,初稿六年後完成,據稱此書“六易其稿,匯至百卷。”順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竊,他又發憤重寫。

順治十年(1653年),談遷應弘文院編修朱之錫邀請,攜稿赴北京,訪問前朝遺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閱讀公家檔案,重新校訂《國榷》,以三十余年編成《國榷》壹書,署名“江左遺民”。

擴展資料:

天啟元年(1621年),談遷28歲,談遷母親亡故,他守喪在家,讀了不少明代史書,覺得其中錯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編寫壹部翔實可信符合明代歷史事實的明史的誌願。

在此後的二十六年中,他長年背著行李,步行百裏之外。到處訪書借抄,饑梨渴棗,市閱戶錄,廣搜資料,終於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

以後陸續改訂,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萬字的巨著《國榷》。豈料書稿即將付印前(清順治四年1647年8月)書稿被小偷盜走,他每日以淚洗面,茶飯不思,夜難安寢。

可是,他卻沒有放棄,並決定重新撰(zhuàn)寫。當時談遷已經是個體弱多病的老人了。經4年不懈努力,日夜奔波,終於完成新稿。順治十年(1653年)。

《國榷》以《明實錄》為本,參閱諸家史書,考證訂補,取材廣博,選擇謹嚴,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書中對滿清頗多貶責,當時無法流傳。

直至建國後,裏人張宗祥著手整理校訂,編為108卷,1958年由中華書局出版。談遷重編《國榷》的事跡也被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五年級上冊)列入課文,作者蔣光宇,題目為《厄運打不垮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