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中(明熹宗年號),日本倭逐琉球而踞之海澄人顏思齊者,謀奪日本國,計泄,與其黨楊天生、陳衷紀等二十八人竄臺灣,鄭芝龍附焉。思齊死,芝龍領其眾,尋就撫。荷蘭紅毛夷遭風,泊臺灣,崇禎中,閩地大旱,芝龍請於巡撫熊文燦,以舶徙饑民數萬至臺灣,人給三金,壹牛,使墾島荒。時芝龍已去臺灣,故荷蘭夷二千踞城中,流民數萬屯城外,……久之,荷蘭築城曰臺灣,曰雞籠,曰淡水,築炮臺沈夾板於鹿耳門之港口,置揆壹王守之,與南洋、呂宋、占城諸國互市,成都會焉。
成功自江南敗歸,地蹙軍孤,謀拓土為巢穴計。有臺灣通事何斌者,……遣其私人郭平駕小舟偽為釣魚者,順鹿耳門至赤嵌城(今臺南市附近安平鎮,當時為荷蘭總督府所在地。)往來探視,得港路壹條。走廈門謁成功曰:“臺灣沃野千裏,雞籠、淡水、硝磺有焉,橫絕大海,肆通外國,耕種可以足食,興販銅鐵可以足用,十年生聚,十年教養,真霸王之區也。”出袖中地圖如指諸掌,成功嘆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扶余:古國名,在今東北松花江中遊平原上。)……乃令洪旭、黃廷、王秀奇輔世子(鄭)經監守各島,捩舵束甲而行。……見鹿耳門,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顧,寸土未得,孤島危居,今冒波濤,辟不服之區。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師。”竹篙視之,則加漲丈余,以手加額曰:“此天所以哀孤而不委之壑也。”令何斌坐鬥頭,按圖轉舵,發炮鳴金,赤嵌城酋長實叮驚怖出降。先數夕風潮驟振,聲振雲霄,揆壹王率諸酋登城望海,見壹人袱頭紅衣,騎長鯨,從鹿耳門遊漾紆回,繞赤嵌城而沒。是日炮聲轟天,登高以千裏鏡視之,見鹿耳門船只旌旗,笑謂唐船近炮臺則無遺類。俄見首船樹旗纛,倏北倏東,余船以次銜尾魚貫,悉遠炮臺而行,……
揆壹王嘗大出兵攻赤嵌、鯤身,不利。……乃罷兵約降。
(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卷20)
原文已經很淺顯了,翻譯太費時間了,選壹段《上下五千年》年裏的章節供樓主參考:
鄭成功兵力漸漸強大起來,在廈門建立了壹支水師。他跟抗清將領張煌言聯合起來,乘海船率領水軍十七萬人開進長江,分水陸兩路進攻南京,壹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清軍用假投降的手段欺騙他。鄭成功中了清軍的計,最後打了敗仗,又退回廈門。
鄭成功回到廈門,清軍已經占領福建大部分地方,他們用封鎖的辦法,要福建、廣東沿海百姓後撤四十裏,斷絕對鄭軍的供應,想困死鄭成功。鄭成功在那裏招兵籌餉,都遇到困難,就決定向臺灣發展。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明朝末年,歐洲的荷蘭人趁明王朝腐敗無能,霸占了臺灣的海岸,修建城堡,向臺灣人民勒索苛捐雜稅。臺灣人民不斷反抗,遭到了荷蘭侵略軍的鎮壓。
鄭成功少年時期就跟隨他父親到過臺灣,親眼看到臺灣人民遭受的苦難,早就想收復臺灣。這壹回,他下決心趕走侵略軍,就下命令要他的將士修造船只,收集糧草,準備渡海。
恰好在這時候,有壹個在荷蘭軍隊裏當過翻譯的何廷斌,趕到廈門見鄭成功,勸鄭成功收復臺灣。他說,臺灣人民受侵略軍欺侮壓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軍壹到,壹定能夠把敵人趕走。何廷斌還送給鄭成功壹張臺灣地圖,把荷蘭侵略軍的軍事布置都告訴了鄭成功。
鄭成功有了這個可靠的情報,進攻臺灣的信心就更足了。
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要他兒子鄭經帶領壹部分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二萬五千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這時候,有些將士聽說西洋人的大炮厲害,有點害怕。鄭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戰船排在前面,鼓勵將士說:“荷蘭人的紅毛火炮沒什麽可怕,妳們只要跟著我的船前進就是。”
荷蘭侵略軍聽說鄭軍要進攻臺灣,十分驚慌。他們把軍隊集中在臺灣(在今臺灣東平地區)和赤嵌(在今臺南地區)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沈了好多破船,想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
鄭成功叫何延斌領航,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登上臺灣島。
臺灣人民聽到鄭軍來到,成群結隊推著小車,提水端茶,迎接親人。躲在城堡裏的荷蘭侵略軍頭目氣色敗壞地派了壹百多個兵士沖來,鄭成功壹聲號令,把敵軍緊緊圍住,殺了壹個敵將,敵兵也潰散了。
侵略軍又調動壹艘最大的軍艦“赫克托”號,張牙舞爪地開了過來,阻止鄭軍的船只繼續登岸。鄭成功沈著鎮定,指揮他的六十艘戰船把赫克托號圍住。鄭軍的戰船小,行動靈活。鄭成功號令壹下,六十多只戰船壹齊發炮,把赫克托號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燒,把海面照得通紅。赫克托號漸漸沈沒下去,還有三艘荷蘭船壹看形勢不妙,嚇得掉頭就逃。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龜縮在兩座城裏不敢應戰。他們壹面偷偷派人到巴達維亞(今爪哇)去搬救兵,壹面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說只要鄭軍肯退出臺灣,他們寧願獻上十萬兩白銀慰勞。
鄭成功揚起眉毛,威嚴地說:“臺灣本來是我國的領土,我們收回這地方,是理所當然的事,妳們如果賴著不走,就把妳們趕出去!”
鄭成功喝退荷蘭使者,派兵猛攻赤嵌。赤嵌的敵軍還想頑抗,壹時攻不下來。有個當地人給鄭軍出個主意說,赤嵌城的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人就不戰自亂。鄭成功照這個辦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蘭人果然乖乖地投降。
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頑抗,等待救兵。鄭成功決定采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他們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後,鄭成功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公元1662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後,灰溜溜地離開了臺灣。
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裏收復了我國神聖領土臺灣,成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