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子龍丸簡介

子龍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三方之子龍丸 3.1 子龍丸的別名 3.2 組成 3.3 制法 3.4 子龍丸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應驗簡便良方》卷下方之子龍丸 4.1 方名 4.2 組成 4.3 制備方法 4.4 功能主治 4.5 子龍丸的用法用量 4.6 用藥禁忌 4.7 各家論述 5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子龍丸 1 拼音

zǐ lóng wán

2 概述

子龍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三方之子龍丸

子龍丸即《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三方記載的控涎丹[1]。

3.1 子龍丸的別名

子龍丸、妙應丸[2]。

3.2 組成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2]。

3.3 制法

上藥為細末,面糊為丸,梧桐子大[2]。

3.4 子龍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至十丸,臨臥姜湯送下[2]。

3.5 功能主治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三方之子龍丸功能祛痰逐飲。治痰飲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頸項、胸背、腰胯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頭痛不可忍,或神誌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黏,夜間喉中痰鳴,多流涎唾[2]。

4 《應驗簡便良方》卷下方之子龍丸 4.1 方名

子龍丸

4.2 組成

白蔻仁3兩,川厚樸4兩,制甘遂2兩,紅芽大戟2兩,白芥子4兩。

4.3 制備方法

上藥各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4.4 功能主治

《應驗簡便良方》卷下方之子龍丸主治頸項、胸脅、背、腰、筋骨牽引鉤痛,流走不定,手足冷木,氣脈不通,痰涎在胸膈上。喉中結氣似若梅核,時有時無,沖喉悶絕,又遍身或起筋塊如擂如栗,皮色不變,不疼不痛,但覺酸麻,或自潰串爛,流水如涎,經年不愈,有若管漏;又治瘰癧、魚口、便毒、貼骨、壹切陰疽。

4.5 子龍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分,淡姜湯送下。

4.6 用藥禁忌

同日忌服甘草,因丸內有甘遂故也。

4.7 各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