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中原或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
中原是“北起並州上黨,西屆司州弘農,東達揚州淮南,中至新蔡、安豐。”這個範圍主要是現在的河南,還包括山西南部,江蘇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數地方。
“客家之源在整個古中原地區,具體說長城以南、長江以北的遼闊地帶。”這樣說來,上面所說的中原,那就是個“小中原”了,客家先民在900多年的三次大遷徙,“他們途中經過除河洛地區”之外的其他遼闊地區。受到秦隴文化、燕趙文化、晉趙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的多元影響。“可見“古中原”地區多麽地廣闊。
五帝時代是中原文明因素起源到中原文明社會形成的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仰韶文化中晚期、龍山文化時期。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因素起源、積累,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發展水平相同,處於並行發展的時期。此時,中原占有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尚未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 龍山文化時期,初級文明逐漸形成,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中原文明中心地位開始明朗。
從仰韶文化經龍山文化發展到二裏頭文化,中原地區的文明因素在這壹時段有壹種疾速增長的趨勢,這與周邊地區的同期文化形成明顯的反差。曾經輝煌壹時的馬家浜--良渚文化,到馬橋文化時已經是強駑之末。山東的大汶口文化經龍山文化,到嶽石文化時也給人以衰落之感。 仰韶文化時期,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和江漢地區的屈家嶺文化等,都曾擴展到中原的豫東和豫南。進入龍山文化時期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河南商丘、周口、許昌、鄭州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或退回山東,或融合於當地,完全被河南龍山文化所取代。豫西南的屈家嶺和石家河文化也遭到同樣的命運。這種現象所反映的正是中原文化強勢擴張的歷史真實。中原文化在不斷汲取周邊文明因素的基礎上,社會生產力進壹步提高,已經走在其它文化的前面,並以夏王朝的建立為標誌,確立了中華文明王中王的地位。
以文明要素為例,可以做為壹個新時代標誌的青銅冶煉術,在龍山時代逐漸普及。中原地區發現多處青銅冶煉遺存,登封王城崗出土的青銅規殘片,陶寺遺址(山西襄汾縣東北部)的銅鈴等,代表著當時青銅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隨後的二裏頭文化遺址大量青銅兵器、禮器的出土,顯示了中原文明的風采。
中原仰韶文化時期僅發現壹座鄭州西山古城。而龍山時代的古城僅河南壹地,已發現了安陽後崗、淮陽平糧臺、登封王城崗、郾城郝家臺、輝縣孟莊、新密古城寨等6處。今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同時代城址的發現。龍山時代大批城堡出現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劇變,是戰爭、掠奪、權貴、財富集中。壹個邦國林立的初級文明社會在中原大地已經出現。
從新鄭縣裴李崗(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龜甲刻符,仰韶(澠池縣)文化的刻劃符號,到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崗、陜西長安花樓子的陶文與骨刻文字,它們和後世的甲骨文有著壹脈相承的關系。二裏頭遺址陶文的文字功能更是無可置疑的。
中原古文明是誕生在中原龍山文化強大的綜合實力基礎上的。中原二裏頭文化的大型宮殿的出現,就是中原地區“大房子”建築的延續和發展,是中原地區強大政治權威的標誌。在龍山文化晚期以及二裏頭文化階段,中原地區憑借自身實力,已經走到了時代的前列,成為當之無愧的文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