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人是如何欣賞古畫的

古人是如何欣賞古畫的

1,紙和絲綢鑒定

書畫所用的材料絹和紙,在書畫斷代中有壹定的作用。帛書和紙的鑒定是書畫鑒定的另壹種方式。周後期的帛畫,戰國楚墓,以及後來的馬旺角漢墓,都是畫在細單絲上的,但至今還沒有使用雙絲(即經為雙絲,緯為單絲)。

從五代到南宋,表面上看,除了單絲,還有雙絲的形式。總體來說,元代的絲綢比宋代的粗壹點,沒有宋代的細和白,還處於松散的狀態。整體來看,明朝的絲綢似乎比較粗糙。

明朝早中期有壹種低質薄絲。因為這種絲綢太薄,不能滴墨,所以畫家們常常在書畫之前把它放在紙上。古代紙、漢、晉時期用麻,多以麻布、麻袋、麻鞋、漁網等廢舊材料再生,也用生麻——北方用麻,南方用苧麻。

2、印章識別

印章的時代特征和氣息也是鑒定字畫的證據。印章的時代氣息可以從其形制、篆書、刻制方法、質地、印刷色彩等方面看出來。到了宋代,印章的材質大多是銅和玉,少數是其他材質。自元代王冕開始使用石刻以來,使用石刻的人越來越多。

明初,各種石頭的印章已經相當普遍,篆刻文字的方法也有了新的變化。篆書各字的停筆比原筆畫略粗,但較淺,略黃,與元代的印刷顏色有些不同。明代中後期的印章多為石頭,其他有水晶、瑪瑙、銅、玉等。

清初書畫家使用的篆書文字變化不大,但篆書形制和字體趨於多樣化。清代中後期出現了各種規格的印章和篆刻,如浙派、皖派等流派,大多以《說文解字》為主體。

3.題跋的鑒別

碑文可分為三類:作者碑文、同時代人碑文和後人碑文。常見的有真古畫配壹個人的偽後記,或者假古畫配壹個人的真後記。如果同時有作者在畫上的題字,要明確他和作者的關系。這種情況不壹定從字畫本身就知道,壹定要從壹些銘文中探究。

後人的題跋在書畫鑒定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字畫或題字,特別是字畫的題字等。,都被認為是偽造者暴露的蛛絲馬跡。避免。

在封建帝王時代,書寫應該是禁忌的,即寫與王朝皇帝同名的字時,要少寫壹筆。這叫忌諱,也就是俗稱的缺筆。在書畫上,我們可以看到哪壹代皇帝避免了無筆之字,就可以得出結論,書畫創作時期不能早於避免的那壹代皇帝,否則就是偽造的漏洞。

擴展數據:

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領域,尤其是以漢文化為中心的各種藝術中,存在著壹種相互關聯的現象。雖然它們的形狀和用途不同,表達的方法和工具也不相同,但不同種類藝術的藝術韻味和趣味,即所表達的民族性特征,在本質上是有相似之處的。

比如建築和服裝,都是建立在博大和嚴肅的基礎上;桌椅的陳設,用方對稱為基調;甚至在文學語言中,出現了世界各民族語言中從未有過的四六排偶連大作品,等等。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特別強調的對稱美。因此,對稱性的要求貫穿於大部分的書畫藝術之中,而且還具有壹些獨特的內在聯系。

只用壹條線來描繪人物,沒有陰影的幫助,臉頰上加了幾條線,使人物特別突出。這叫“傳神”。在繪畫領域,“傳神”壹詞並不專指人像,而常用於描繪其他物體,如“傳神為山川”、“傳神為花鳥”。

用這個詞主要是指去掉物體和圖像的所有細節,而是抓住它們的整體點。所以很多“寫意”人物並沒有被觀眾誤認為是貓狗;壹抹遠山並沒有被觀眾誤認為紙上的濕痕。特別要註意畫樹幹、花頭、山川、衣褶,寧可不完全雷同,也不允許筆觸軟綿綿。

百度百科-古畫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