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大儒,或者各家各派得道之人物,往往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才開始系統地研究《周易》,其最後壹部著作往往就是為《周易》所作的註釋。這說明了兩點:壹是各家各派雖殊途但卻同歸,對自家學說的研究達到壹定程度後必然轉而研究周易;二是古人深知《周易》之博大精深,學問積累不到壹定程度則不讀《周易》,讀也讀不懂。
我曾經推測,《周易》是百家學說的基礎,諸子百家任何壹門學說都是通過研究《周易》而得來的,而我們所知道的,其中對《周易》研究最為深刻的是老子和孔子。也只能這麽推測,或許古代另有聖賢對《周易》的研究高於老子和孔子,但是,經“焚書坑儒”以及“罷黜百家”的浩劫,這些聖賢學說早已不傳於世。後世儒道各家以及百家各派相繼者,在深刻研究了自家學說之後,發現對於很多問題,尚不能用現有學問體系完善地將其解開,欲窮其理,則不得不轉而研究百家本源——《周易》。西方的很多科學家,在其學術研究的最後階段,或者在其窮盡學問也不能少有存進的時候,往往開始研究“玄學”,也是這個道理。
前人有很多關於《周易》的註釋,當然存世的只是壹少部分,甚至是很少的壹部分,冰山壹角,我認為, 年代越久遠的《周易》註釋和研究,越有價值,其研究成果則越趨於真理 。因為任何壹部著作,在其傳承過程中均會不同程度地遭到損毀,甚至是失傳,古人在抄書過程中,錯字漏字甚至漏句都有可能,況且古漢語的表意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發生變化,所以,作為古人研究的基礎,越是離成書年代近的《周易》版本,與原著的相似度就越大,同理,其研究結果和註釋越趨於準確。
我們知道有壹本書叫做《黃帝內經》,這部書分為《素問》和《靈樞》兩篇,根據學界推理,這部書成書年代為東漢末期,可是到了宋朝時,《靈樞》便已經失傳。後來是在壹個人的私人藏書裏發現了《靈樞》八卷,於是趕緊輯出來,即便是這樣,存世的《靈樞》八卷也是錯誤百出,時人不得不將其從新整理後付梓出版。到了明代,《靈樞》又壹次失傳,後來在朝鮮王國的官庫中偶然發現了宋刻本,於是當時的文人又趕緊輯出來,再次整理後才有了現在的《黃帝內經》。而如今存世的這部《黃帝內經》,與原始著作不能說大相徑庭,但至少是有很多不同的。根據漢唐書籍記載,《靈樞》原為九卷,可是宋人發現的《靈樞》只有八卷,當時的整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又續了壹卷,所以現在的《靈樞》雖稱九卷,則與原始著作之九卷依然有所區別。
之所以在此扒《黃帝內經》的淵源,只是為了告訴大家,存世的古書,其內容與成書之時的內容是存在差異的。那麽我們據以研究的《周易》,其內容與原始著作也壹定存在差異之處,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不是如何研究《周易》,而是如何對其內容進行鑒別,進行去偽存真,只有將所有內容還復至原貌,才能研究得出真實結果。所以,我才說, 年代越久遠的《周易》註釋和研究,越有價值,其研究成果則越趨於真理 。
有些古漢語的表意,在經過漫長的時間長河的流逝後,已經完全改變了意思,比如“小姐”這個詞,僅僅不到百年時間,意思依然大變,再比如“墳”字,古意是指用土堆積起來的高地,現在專指墳墓,如“江”,古意專指長江,如“走”,古意是指跑的意思。如此等等,不可贅述。
《論語》中有這麽壹句: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這句話有兩種解釋,壹種是“攻,是攻城之攻。已,止也。孔子之意,蓋謂攻去異端,則邪說之害止,而正道可行也。”另壹種是“攻,術業有專攻之攻,意為專攻於異端,為害也甚。”
那麽這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妳們以為那種是正確的?是不是覺得第壹種解釋更為貼合我們的認知?
我來告訴大家,第壹種是朱元璋的解釋,而第二種是朱熹的註釋。那麽大家以為誰的理解與《論語》原意更為貼切呢?根據我提出的原理: 對於古書,年代越久遠的研究註釋越趨於真理。 所以我認為朱熹的解釋更為合理,雖然朱元璋的理解更符合我們的三觀
我們讀古文時有兩大難題,壹是斷句,壹是鑒別通假及錯字。有壹次,我讀到壹篇清宮謄抄檔案的影印件,遇到了壹句話很難理解。這篇文章是關於壹件兇殺案的結案文書,著作時間是清末,其中有這麽壹句: 不能禁約為匪之犯父兄照例提責 。清末時實行保甲連坐制,壹人犯法父兄受刑。最初我將這句斷為: 不能禁約為匪之犯,父兄照例提責。 可怎麽看都覺得不通順,於是我試著將“犯”字和“之”字調換了壹下順序,則本句即斷為: 不能禁約為匪,犯之父兄照例提責。 如此觀之,則豁然通順。蓋因古人抄寫,經常錯字、漏字,以至調換文字順序則更為平常。
請大家看這句話: 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壹能影閱響讀,比如當妳看完這句話後,才發這現裏的字全是都亂的。
是不是很神奇?雖然這句話中的字打亂了順序,但是卻並不影響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蓋因在我們已經習慣了的語境中,不用仔細觀看就能判斷出壹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我們並沒有字斟句酌地去讀這句話,只是搭眼看了個大概。而古人有古人的語言環境,在他們那個年代,也只需搭眼壹看既能理解當時句子的意思,而經過代代相傳代代變化,在古人看來只是搭眼既能理解的文字,我們讀起來卻好必須字斟句酌。當然,古人也未必能夠順利地讀懂現代語言。
壹篇文章壹本書,妳抄我抄大家抄,鑒於書寫習慣或為了省力氣,又或者原著字跡模糊看不清楚等原因,往往抄的人不能完全照抄被炒者的言語句子,這就使得書籍在傳抄過程中變了樣子。所以,宋人在私家藏書中發現的《靈樞》會錯誤百出。除了官輯,古人抄書的目的大多在於自己拿來學習而非傳至於後人,所以又有壹些人,在抄書時為了省力氣,往往舍棄壹些自己已經熟知的內容,又或者抄書人覺得有些內容不靠譜所以私自舍去,或許這就是《靈樞》九卷只傳八卷的原因。
因此,說“妳為什麽讀不懂《周易》”,又或者說“為什麽讀不懂《周易》”就比較好理解了。古今漢字有別,傳抄之中又有錯,以當代學問強自去理解傳世而來又不乏錯誤之處的《周易》,想讀懂,實在太難。
在此我用“太難”二字,說明《周易》不是完全不能讀懂的。那麽想要去讀懂這部著作,就要同古人壹樣,首先把百家學說其中的壹到兩家研究透,盡窮其理,直到從這些學說中已經不能吸收到有用的學問後,並且發現諸多以本身學問不能自圓其說的問題時,那麽恭喜妳,妳可以去讀《周易》了。
當代人,不通經、史、子、集,不讀《老莊》、《道德》,而妄想把《周易》讀懂,豈不是沒學會走路反而去學跑,不建築基礎反而去建大廈嗎?在“妳為什麽讀不懂《周易》”這篇文章下面,我跟了帖,正想告訴作者這個道理,我說真的,靠百度百科研究《周易》,真的行不通。
“心技壹體”這位朋友將古往今來的《周易》研究分作數派,有看不懂的,有看懂的。看不懂的我們不能說他錯,而看懂的也不能說他對。古人研究《周易》,也是發乎自身所學,所以在解釋《周易》時便從自己所深刻掌握的領域入手,並且其研究成果也大多都在自己的認知領域範圍以內。這更證明了《周易》的博大精深。
“心技壹體”這位朋友列了壹個能看懂的研究書單,我們來看這些書的作者們。
王弼,魏晉名士,家有藏書萬卷,精研《老莊》;孔穎達,孔子嫡孫,作《五經正義》,世之大儒;程頤,程朱理學的創始者,世之大儒。為何他們的註釋能看懂?因為這三人不是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就是老子學說的精研者,而儒家和道家兩派,正是傳之於後世並且當代人視之為基礎的學說,不管妳學的什麽專業,這兩派都是底子,正因為我們具備道家儒家的基礎和底子,與道學儒學乃是壹脈相承,所以我們才能看懂他們有關《周易》的研究。
高亨,當代古文字專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據專家;黃壽祺,當代國學大師,師從曾國藩再傳弟子尚節之;劉大鈞,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易學專家;金景芳,歷史學家、文獻學家、易學大師、國學大師;呂紹綱,著名易學家,吉林大學古籍研史所教授。以上當代易學大師,不是古文字、古籍研究專家,就是國學大師,是否也能從側面證明了本文上半部分的分析呢?
鑒於本人學識淺薄,觀點偏頗之處還請讀者海涵。
推薦閱讀本人小說: 《前生債》第壹部 墓碑前的玫瑰花
推薦閱讀本人系列研究文章: 巨野教案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