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肝益腎,息風生津。治療肝腎陰虛,口渴,便秘,眼暗,耳鳴,淋巴結核,關節不利。
(1)唐代本草醫學:“偏食是解渴的主要途徑。”
(2)《本草補遺》:“益五臟關節,活血化氣,搗碎成粉,煉蜜為丸。”
③《本草》:“治熱口渴,振奮精神,熱小腸。”
④滇南草藥:“益腎固精,烏發久服明目。”
⑤《綱要》:“澆汁飲之,解酒毒,作酒衣,利水汽,消腫。”
⑥《玉蜀黍藥解》:“治癰瘰癧脫發。”
⑦本草求真:“清熱養陰止瀉。”
⑧生活情趣飲食譜:“滋補肝腎,補血,祛風除濕,健行,止虛風,清虛火。”
⑨《現代實用中醫》:“清涼止咳。”
⑩《中醫形態學經驗鑒別法》:“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