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方的經歷

方的經歷

1961北京大學畢業的方先生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確立魏晉南北朝、隋唐為研究重點。

從65438年到0962年,為了對佛教有更準確的認識,方先生到中國佛學院學習了8個月。

1964《道安的佛教哲學思想》發表在《新建設》第三期,《慧遠佛教因果報應論批判》發表在第八、九期。

1965,慧遠的《佛教哲學》發表在《哲學研究》第5期,僧肇的《形而上學》發表在《新建設》第8期。美國《中國哲學研究》雜誌將其文章《論慧遠的佛教哲學》翻譯成英文發表。

從1969到1972,方先生和許多教授被派往江西省余江縣農場工作。

65438年至0982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方的《魏晉南北朝佛教隨筆》。這部完成於18年的文集,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13第壹版後,1995再版,2002年第三版。

《慧遠與佛教》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65438至0984。同年,國務院將方先生從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

從1980年到1990年,中華書局先後出版了***方先生及其師友主編的《中國佛教思想史料選編》4卷。

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華的老師張》。這次校對得到了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的高度評價,成為古籍整理的典範。

1986,《佛教哲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首發。該書在1986獲得中國圖書榮譽獎,在1988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圖書優秀獎,在1995獲得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同年,方先生開始培養研究生。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於1988年首次出版,1992年再版,1997年再版。

1990,《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中華書局第壹版,1992第二版。

1991年,佛教哲學出版了更新版,加入了認識論,體系更加完整。

1993年,佛教哲學被翻譯成朝鮮語,在韓國出版。

2001方先生入選教育部,成為佛教與宗教理論研究基地的帶頭人,中國人民大學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宗教教學與研究中心。

2002年,《中國佛教哲學精要》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

主要介紹

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方先生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任教,研究中國哲學史。當時他選擇的方向是中國思想史上儒釋道互動的隋唐時期。從此,他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確定佛教為研究對象在當時並不容易。壹方面,國內對佛教的研究幾乎是空白,他幾乎想再學壹遍,但是佛教經典浩如煙海。同時,研究者應具備語言、文字、宗教、哲學、歷史等多種學科的知識。所以他甚至去了中國佛學院待了八個月。另壹方面,當時的社會思想對於佛學的研究並沒有很好的氛圍。甚至在學術界,對佛教的研究也被邊緣化,甚至在文革期間被禁止。這對於壹向珍惜時間的方先生來說,的確是壹個無奈的遺憾。然而,基於對學術的負責和對真理的堅持,方先生選擇了佛學、困難和勤奮。於是人們看到方先生在圖書館學習和工作了幾十年。

從65438到0978,方先生重新開始了他的研究計劃,並很快以壹系列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他用18年完成的《魏晉南北朝佛教隨筆集》。這些收藏品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13第壹版後,1995再版,2002年第三版。在個案研究領域,著有《慧遠及其佛學》、《法藏》等。在佛教經典的整理方面,他和他的師友們主編的《中國佛教思想史料選編》已有10余卷,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國內高校最受歡迎的佛教思想數據集。他撰寫的《華嚴金石張子校釋》受到國務院古籍整理組的高度評價,成為古籍整理的典範。

在此期間,方先生對影響最大的著作是《佛教哲學》。這本書可以說是方先生為佛教現代化所做的壹次努力。佛教作為傳統文化的壹部分,要想被現代人廣泛理解,必須用現代哲學語言來解釋。當時的佛教研究著作多為佛教史,很少介紹佛教的基本思想。佛教哲學可以說填補了這個空白。它對佛教哲學的基本內涵作了準確而本質的概括。該書出版後,受到了專家學者、公眾乃至佛教界的高度評價。北京大學教授周壹良稱贊中國從那時起有了“真正的佛教入門”。它真正成為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佛教入門書籍。這本書甚至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註。於1993翻譯成韓文,在韓國出版。

在1978之後的十年間,方先生出版了6部專著,合著4本書,發表論文50余篇。基於這壹突出成績,國務院於1984將他從講師晉升為教授。

方先生先後完成了《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和《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與此同時,產生了在思想和體裁上與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相似的中國佛教哲學著作的思想。“壹方面,這是為了深化對中國佛教哲學的研究;壹方面是將佛教哲學的研究成果吸收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從而豐富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內涵。”這壹成果就是歷經十五年心血完成的九十壹萬字巨著《中國佛教哲學精要》。此書壹出版,就在學術界、佛教界和政界引起強烈反響。它將中國佛教哲學置於中國思想發展史的背景下,對中國佛教哲學體系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概括。說明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不斷融合,產生了中國的佛教哲學。專家評價說,“與以往的同類作品相比,這本書無論是思想的深度還是廣度都是壹個巨大的飛躍。”不僅如此,本書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壹系列重要理論問題上取得了突破。

方堅持寫作,發表了400多萬字和350多篇論文。其中重要著作和論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入《方文集》(六卷)。成為了解方先生思想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