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以下文言文壹詞多義如何做?

以下文言文壹詞多義如何做?

間:

〈名〉

1. (間是後起字,本字作閑,本義見間 jiàn)

2. 中間;內 [between;among]

壹動壹靜者,天地之閑也。——《禮記·樂記》

而獨閑數百千裏。——《漢書·嚴助傳》。註:“中間也。”

攘臂於其閑。——《莊子·人間世》。司馬註:“猶裏也。”

黃河遠上白雲間。—— 唐· 王之渙《涼州詞》

林間窺之。——唐· 柳宗元《三戒》

草木之間。——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滿井遊記》

達於縉紳間。——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出於其間。——蔡元培《圖畫》

3. 又如:兩地之間;上下之間;左右之間;半中間;兩個高樓間的小弄;兩個電極間的真空

4. 壹會兒,頃刻 [a moment]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莊子·大宗師》

乃留止閑曰。——《戰國策·秦策》

5. 又如:間不容息(其時間不容喘息。比喻時間短促)

6. 近來[recent]

帝間顏色瘦黑。——《漢書·敘傳上》

7. 姓(閑)

〈量〉

1. 表示房屋的量詞

安得廣廈千萬間。——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 又如:壹間臥室;三間門面

3. 另見 jiàn;

4. “間”另見 xián

〈動〉

1. (形聲。從言,射聲。本義:向人認錯道歉)

2. 同本義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自謝曰。——《戰國策·趙策》

長跪而謝。——《戰國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驚謝曰。——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又如:謝咎(引咎自退;悔過;謝罪);謝錯(認錯賠不是);謝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 [decline;refuse]

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 黯伏謝不受命。——《史記·汲黯列傳》

謝媒人。——《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楚而謝。—— 唐· 李朝威《柳毅傳》

謝客矣。——明· 宗臣《報劉壹丈書》

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 ——宋· 蘇軾《蓋公堂記》

5. 又如:謝醫(謝絕醫療);謝金(謝絕禮金)

6. 辭去官職 [resign]

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無復遊宦之興矣。——《南齊書·王僧虔傳》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唐· 王維《送張五歸山》

7. 又如:謝老(告老還鄉);謝事(卸去官職);謝政(致仕退休);謝役(辭去差使);謝職(卸去官職)

8. 告辭;告別 [take leave;leave]

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史記·李將軍列傳》

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史記·魏公子列傳》

故不復謝。

不報謝?

過謝侯生。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謝了擾(告辭);謝別(告別,辭別)

10. 告訴,告誡 [tell;warn]

謝漢使。——《漢書·李廣蘇建傳》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辭相問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至府,為我多謝問趙君。——《史記·趙廣漢傳》

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

12. 感謝 [thank]

休謝之。——《三國演義》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史記·項羽本紀》

且謝曰。——唐· 李朝威《柳毅傳》

雖死必謝。

13. 如:謝承(感謝;答謝);謝荷(感謝);謝候(致謝並問候);謝私(感謝私下幫助)

14. 逝去 [farewell]

詔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齡謝世,顯號未加。——《魏書·彭城王勰傳》

15. 又如:謝賓客(死亡的委婉說法);謝世

16. 酬謝

婚禮不許多用盤盒豬羊糖餅,不許厚禮物謝媒。——明· 海瑞《禁約》

受人十萬,謝客數千,又重饋部吏。——《潛夫論》

17. 又如:謝土(修建完畢,祭祀土神的禮義活動);謝犒(酬謝;犒勞);謝銀(酬謝用的銀子);謝竈誥(祭竈王爺的青詞)

18. 衰敗,衰落 [decline;wane]

宿覺名未謝,殘山今尚存。—— 宋· 葉適《宿覺庵》

花之既謝。——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19. 遜讓;不如 [modestly decline]

既鯨鯢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訴其本懷,避賢謝拙。——《宋書·王宏傳》

20. 又如:謝拙(自謙愚笨而辭職)

21. 避免,避開 [avoid]

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壹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章炳麟《文學總略》

22. 又如:謝短(避其所短)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大(人)從木,表示人爬在樹上。“大”象“人”正面。本義:登,升)

2. 同本義 [ascend]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詩·豳風·七月》

卻叔虎將乘城。——《國語·晉語壹》

淮陰侯復乘之。——《史記·高帝紀》

俱乘高臺。——《列子·黃帝》

3. 又如:乘槎(神話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頂)

4. 騎;坐 [ride]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唐· 崔顥《黃鶴樓》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左傳·莊公十年》

5. 又如:乘車;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馳的快馬);乘軒(乘坐大夫的車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後用以比喻避世)

6. 驅馬駕車;駕馭 [drive]

服牛乘馬。——《易·系辭下》

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

7. 又如:乘馭(驅使車馬行進;驅使;役使);乘雲(駕雲;馭雲);乘馬(駕馬,用馬駕車)

8. 趁著;利用 [take advantage of]

乘今之時,因無之助。——漢· 賈誼《治安策》

其鋒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 蘇軾《留侯論》

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9. 又如:乘釁(乘機;趁空子);乘閑(趁著空閑);乘空(趁著空閑);乘勝(趁著勝利的形勢)

10. 憑持;依仗 [rely on]

因利乘便。——漢· 賈誼《過秦論》

11. 又如:乘利席勝(憑借著勝利的形勢);乘正(依據正道);乘利(憑借有利的形勢)

12. 冒著 [brave]

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 長清…至於 泰安。—— 清· 姚鼐《登泰山記》

13. 交錯(出現) [alternate]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漢· 賈誼《論積貯疏》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4. 算術中用壹個數使另壹個數變成若幹倍 [multiply]。如:8乘以7得56

〈名〉

1. 算術中的乘法運算,亦指乘法的運算方法 [multiplication]。如:加減乘除

2. 佛教的教義 [yana]。如:大乘,小乘

3. 另見 shèng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貴聲。本義:遺失)

2. 同本義 [lose]

遺,亡也。——《說文》

遺,離也。——《釋言》

不遐遺。——《易·泰》

君惟不遺德刑。——《左偉·成公十六年》。註:“失也。”

得人遺契者。——《列子·說符》。註:“棄也。”

亡矢遺鏃。——漢· 賈誼《過秦論》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壹餅。——《後漢書·列女傳》

小學而大遺。——唐· 韓愈《師說》

行若遺。——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遺簪墜屢(失落的簪和鞋。比喻舊有的東西);遺佚(散失亡佚);遺逸(指散失之物);遺寶(遺落的寶物);遺簡(失散的書籍)

4. 遺漏,因疏忽而漏掉 [omit;leave out]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5. 又如:遺珠棄璧(喻遺棄俊才);遺才(有才能而未被發現或重用的人);遺賢(受埋沒而不為世所知的賢人)

6. 遺棄;舍棄 [abandon]

故舊不遺。——《論語·泰伯》

必遺乎今。——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遺世(拋棄世事,避世);遺榮(放棄榮華富貴,辭官歸隱)

8. 不自主地排泄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etc.]

朔嘗醉入殿中,小遺殿上。——《漢書》

9. 又如:遺溺(遺尿。不自由的排尿);遺精;遺溲(小便失禁)

10. 殘存。留下 [hand down;leave behind at one's death]

地有遺利,民有余力。——漢· 晁錯《論貴粟疏》

11. 又如:遺孽(殘留下來的壞人);遺噍(殘存未死的人);遺黎(亡國或改朝換代後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lack;be short of]。如:遺火(失火);遺計(失計,失策);遺策(失策,失算)遺逸(缺失);遺算(失算,失策);遺籌(失策,失算);遺兆(失算);遺帙(殘缺的書套);遺計(失策);遺紊(失誤而紊亂)

13. 遺忘 [forget]

三日遺忘。——《漢書·刑法誌》。註:“忽忘也。”

14.又如:遺失(遺忘;忘記);遺倦(忘記疲倦)

15. 遺留 [leave over;hand down]

因遺策。——漢· 賈誼《過秦論》

訪其遺蹤。——宋· 蘇軾《石鐘山記》

忠烈遺骸。——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16. 又如:遺安(指隱居田園,淡泊自守,不以官祿遺留子孫,而遺之以德行);遺下(留下);遺譏(讓後人譏笑)

17. 專指死人留下的 [left by the deceased]。如:遺光(遺留的德澤);遺表(大臣臨死前寫給皇帝的奏章);遺芳(死後留傳的美好名聲)

18. 離開,脫離 [leave]。如:遺體(身體為父母所生,故稱自己身體為父母的“遺體”);遺世(脫超塵世;避世隱居)

19. 墮,落下;下垂 [fall]

目眇眇而遺泣。——《楚辭》

20. 又如:遺英(落花);遺粒(遺落的谷粒);遺墜(掉落)

21. 廢止 [abolish;annul]。如:遺寺(廢舊的佛寺);遺塊(廢棄的土塊);遺壤(荒廢的土地)

〈名〉

1. 遺失之物 [lost articles]

高祖取 楚如拾遺。——《漢書》

道不拾遺。——《史記·商君列傳》

2. 姓

3. 另見 wèi

〈形〉

1.

(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2.

同本義 [honest sincere]

信,誠也。——《說文》

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壹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

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莊公十年》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

4.

真實,不虛偽[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誌·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5.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動〉

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猶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笑而不信。——宋· 蘇軾《石鐘山記》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采納);信不信由妳;聽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

小信未孚。——《左傳·莊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

信義著於四海。——晉· 陳壽《三國誌·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

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4.

住宿兩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

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

5.

證實;應驗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曉 [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聊齋誌異》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陸遊《蝶戀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

1.

信約;盟約[oath of alliance]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

2.

符契;憑證 [sign]

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

3.

又如:信籠(內盛物品後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書。——《資治通鑒》

越絕糧,使 素忠為信,告糶於吳。——《越絕書》

司空鄭沖馳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說新語·文學》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訊”。音訊 [message;information]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兇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信息)

8.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 [letter]

函使報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

10.

〈副〉

1.

放任;隨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綱紀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醒世姻緣傳》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唚。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著(任著;任憑);信手拈來;信步

3.

果真,的確 [certainly]

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史記·華佗傳》

煙濤微茫信難求。——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信知生男惡。——唐· 杜甫《兵車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

〈動〉

1.

(會意。小篆字從入,從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隱蔽。合起來表示人到隱蔽處。本義:逃離,出走)

2.

同本義 [flee;run away]

亡,逃也。——《說文》

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國語·晉語四》

子牟有罪而亡。——《國語·楚語上》

懷其璧,從徑道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史記·陳涉世家》

或以為亡。

數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間訓》

奴驚,各亡去。——高啟《書博雞者事》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史記·項羽本紀》

3.

又如:亡歸(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虜(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並躲藏起來)

4.

死 [die]

存亡不可知。——《漢書·李廣蘇建傳》

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資治通鑒》

身在身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長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罵人的話);陣亡(在作戰中犧牲);亡醮(為死者設壇祭禱);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歿(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丟失;喪失 [lose]

亡趙自危。——《戰國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與人而與人,謂之亡。——《谷梁傳·定公八年》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漢· 賈誼《過秦論》

亡其六郡。——《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大道以多歧亡羊。——馬中錫《中山狼傳》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戰國策·齊策》

諸侯之所亡。——宋· 蘇洵《六國論》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軀(喪身);亡闕(亡缺。喪失殘缺);亡缺(散失殘缺);亡家犬(喪家犬);亡書(散失的書籍)

8.

滅亡 [subjugate]

國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則。——《韓非子·說難》

彼固亡國之形也。——《韓非子·初見秦》

秦饑而宛亡。——《戰國策·西周策》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蘇洵《六國論》

亡無日矣。——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坐而待亡。

9.

又如:興亡(興盛和滅亡);亡破(國破家亡);亡君(亡國之君);亡絕(國家敗亡,宗廟絕祀);亡征(滅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門 [be away from home]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論語·陽貨》

11.

沈迷於宴飲 [indulge in drink]

樂酒無厭謂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維其亡?——《詩·邶風·綠衣》

聖人之法死亡親,為天下也。厚親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於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韓非子·說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國之社稷,而不率吾眾也。——《淮南子》

13.

輕視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裏)

〈名〉

1.

過去 [of the pass]

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木蘭花慢》

2.

另見 wú

〈動〉

1.

(形聲。從頁( xié),頭。表示與頭有關。雇聲。本義:回頭看)

2.

同本義 [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k back]

顧,環視也。——《說文》

顧見漢騎 司馬呂馬童。——《史記·項羽本紀》

顧瞻周道。——《詩·檜風·匪風》

眷言顧之,潸焉出涕。——《詩·小雅·大東》

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論語·鄉黨》

莊子持竿不顧。——《莊子·秋水》

友人慚,不下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世說新語·方正》

荊軻顧笑 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戰國策·燕策》

3.

又如:顧瞻(回首環視;眷顧;關照);顧盼生輝(壹回首,壹註目,都有無限光彩。比喻眉目傳神);顧返(回頭,回家);顧笑(回頭而笑);顧望(回視,觀望。有謙讓、畏忌或躊躇不前的意思)

4.

觀看,瞧 [look]

顧我則笑。——《詩·邶風·終風》

惠顧前好。——《左傳·宣公十二年》

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聊齋誌異·促織》

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5.

又如:四顧無人;相顧壹笑;顧觀(觀看);顧眺(眺望,遠望);顧影慚形(看著身影,心感內疚)

6.

訪問,拜訪 [call on]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三國誌·諸葛亮傳》

7.

又如:光顧;枉顧;三顧茅廬;顧聘(拜訪聘請);顧訪(探視訪問);顧臨(過訪)

8.

照顧,關懷 [take care of]

子布、 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詩·魏風·碩鼠》

夫人臣出萬死不顧壹生之計。——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顧思義。——《漢書·李廣蘇建傳》

9.

又如:顧睦(照顧);顧攬(照管);顧管(照顧,照管);顧報(顧念報答)

10.

眷念,顧及 [think fondly of]

屈平既嫉之,雖流放,眷顧 楚國,系心 懷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戰國策·齊策》

11.

又如:顧慣(顧念);顧哀(眷念哀憐);顧思(眷顧思念);顧重(顧念重視)

12.

反省 [self-question]。如:顧省(省察);顧愆(反省自己的過失)

13.

顧慮;考慮 [scruple;hisitate]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世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楚辭·屈原·涉江》

14.

如:顧畏(顧慮畏懼);顧憚(顧忌);顧累(憂慮麻煩);顧憂(操心)

15.

通“雇”。出錢請人做事 [hire; imploy]

天下女徒已論,歸家,顧山錢月三百。——《漢書·平帝紀》

如此使用民財以顧其功。——《漢書·晁錯傳》

16.

又如:顧倩(雇用);顧募(雇傭征募);顧喚(雇請)

〈名〉

1.

商店稱來買貨的人 [patronage]。如:惠顧;主顧;顧客

〈副〉

1.

表示輕微的轉折,相當於“而”、“不過” [only]

顧自以為身殘處穢。——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史記·魏公子列傳》

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戰國策·燕策》

2.

反而,卻 [on the contrary]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戰國策·秦策壹》

人之立誌,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清· 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3.

又如:顧荷(反而受到[恩惠])

回答者: 抹茶☆小布丁 - 四級 2010-2-9 23:31

間:1密密地,悄悄地2從小路,3少間,不壹會4間:間或,偶爾5時機,機會6夾雜7參與

謝:1向···謝罪2表示感謝3告誡4謝絕5雕謝

乘:1“乘韋”在古代都是合在壹起用的,意思是四張熟牛皮。整句話意思就是,先用四張熟牛皮,再用十二頭牛犒賞軍隊。 2萬乘兵車,應該是輛的意思3

因利乘便,趁著有利的形勢,因,乘,都是趁著,的意思,利和便,有利的形勢4可能是趁著

遺:1送給,交付2放棄,棄3遺蹤:舊址,陳跡。這裏指所在地,我覺得遺 是余留下的,的意思

信:1可靠的2航海的人談起瀛洲,大海波濤渺茫確實不易尋求,信,確實。3信: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4信步:散步5信手,隨手

亡:1亡:有失去,丟失的意思2追亡逐北 ,追擊敗走的敵軍。亡,逃跑的軍隊3古同“無”,沒有4亡:同“無”;不。副詞。“亡何國變,寧南死。”不久,南明朝庭覆滅,左良玉也死了

顧:1,只是,只不過2照顧

回答者: racin333 - 三級 2010-2-9 23:58

間:

1. 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竊符救趙)(副詞,悄悄地;秘密;暗中。)

2.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鴻門宴)(名詞作狀語,從小路;抄近路。)

3. 少間,簾內擲壹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促織)(時間名詞,壹會兒。)

4.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副詞,間或;偶爾。)

5. 得間奔真州(指南錄)後序(名詞,時間;機會。)

6.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擠)(動詞,夾雜。)

7. 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動詞,參加;參與。)

謝:

1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動詞,道歉;謝罪。)

2.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動詞,感謝。)

3.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動詞,告訴;告誡。)

4.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孔雀東南飛)(動詞,辭謝;拒絕。)

5.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芙蕖)(動詞,(花)雕謝。)

乘:

1. 鄭商人炫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X之戰)(數詞,四。)

2. 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名詞,兵車。)

3.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過秦論)(介詞,依靠;憑借。)

4. 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介詞,趁機;乘機。)

遺:

1.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竊符救趙)(動詞,送給。)

2.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動詞,丟失;放棄。)

3.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石鐘山記)(形容詞,舊的;原來的。)

信:

1.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形容詞,可靠的;忠誠的。)

2.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遊天姥吟留別)(副詞,實在;確實。)

3.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孔雀東南飛)(名詞,使者,這裏指媒人。)

4.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水調歌頭。遊泳)(副詞,隨意;隨便。)

5.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副詞,隨意;隨便。)

亡:

1.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動詞,丟失。)

2.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過秦論)(動詞作名詞,敗逃的人。)

3.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論積貯疏)(通“無”,否定副詞,沒有。)

4. 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柳敬亭傳)(通“無”,否定副詞,沒有。)

顧:

1.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竊符救趙)(轉折連詞,只是。)

三歲貫女 莫我肯顧(詩經X) (動詞,照顧;顧念;顧惜。)